[发明专利]一种2-芳基腈噻唑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743947.7 申请日: 2013-12-28
公开(公告)号: CN103910694A 公开(公告)日: 2014-07-09
发明(设计)人: 张霁;金传飞;张英俊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D277/56 分类号: C07D277/56;C07F3/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23808 广东省***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芳基腈 噻唑 衍生物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作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中间体的2-芳基腈噻唑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痛风(Gout)是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代谢性疾病。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风的主因。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大致分为两类:尿酸排泄促进剂和尿酸合成抑制剂(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非布索坦是第一个非黄嘌醇类新一代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其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阻止和降低次黄嘌呤、黄嘌呤合成尿酸从而达到降低血尿酸的目的;临床实验表明,其耐受性好,能有效控制血尿水平,临床上用于治疗痛风。该药首先由日本帝人公司于2004年年初在日本申请上市,IPSEN公司在欧洲申请上市,FDA于2009年2月已批准在美国上市。

化合物(I)为重要的非布索坦中间体:

其中,R1为C1-6烷基或C6-10芳基。

传统的中间体合成路线是串联地连续进行的,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苯环上先引入硫代酰胺基,使其与2位带有离去基团的乙酰乙酸乙酯反应,成环,形成基本骨架,然后再于苯环上引入氰基,类似的工艺可见于WO1992009279,JP6293746,JP6329647,JP10045733,JP10139770,WO2010142653,WO2012014117,WO2012032528,CN101665471,CN101759657,CN102002016,CN102070559,CN102079731,CN102229581;另一种则刚好相反,首先形成双氰基化合物,将其中一个氰基转换成硫代酰胺后,继续与2位带有离去基团的乙酰乙酸乙酯反应,成环,形成重要的非布索坦中间体。类似的工艺可见于CN101863854,WO2011141933,CN101497589,JP6345724,Heterocycles,1998,47(2);857-964,WO2011082623,CN101386604,CN102276550。此外,对传统工艺的优化还包括以下专利:WO2011031409,WO2011139886,WO2012066561,WO2012073259,WO2012131590,CN102234253,CN102002017,CN101723915。

传统的线性合成法,通常路线比较长,其中所涉及的官能团转换非常频繁。在分子中构建并引入氰基时,若通过重氮化或取代等途径,常会用到剧毒的氰化钾、氰化亚铜等试剂,若采用引入醛基,再转换成氰基的办法,虽可以避免使用氰化物,却会用到多聚磷酸、三氟乙酸或是其他混合酸做反应溶剂,腐蚀性强,安全性低,且容易造成污染。而在构建关环反应生成噻唑环时,则需首先引入硫代酰胺基团,常常会用到硫代乙酰胺、五硫化二磷、甚至气体硫化氢,试剂毒性较大,且伴随恶臭气味,污染加重。

近几年,部分公司开始采用汇聚合成法,即利用金属催化的芳环偶联反应,将苯环片段与噻唑环片段结合起来,形成中间体(I)。例如,WO2007097403,WO201107367和CN102285937中记载了利用Suzuki偶联,来实现基本骨架构建,但是,由于此方法使用了硼试剂,且中间体需要分离提纯,故成本偏高。事实上,大多数偶联反应除催化剂外,常常需要另添试剂(如有机酸,铜试剂等),增加了对设备的要求和环境的污染,同时,常规的偶联反应基本上都需在回流或者高温的条件下进行,且部分反应的时间可达数天,耗能较大,不适于工业放大。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非布索坦骨架构建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苯环片段与便宜的锌粉反应,得到有机锌化合物,化合物不需分离提纯,直接与噻唑环片段偶联,即可得到非布索坦中间体,该偶联的反应条件温和,尤其以室温下的反应收率最高,杂质最少,操作简单,安全可控,能耗较低,特别适合工业化生产。

本方法步骤简短,原料便宜,条件温和,总收率高,且对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影响较小。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2-芳基腈噻唑衍生物(I)的方法,包括:在适当溶剂中,使式(II)所示化合物与式(III)所示化合物进行偶联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I):

其中,X为Cl、Br或I;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39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