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重测量丢失情形下时变目标跟踪系统的量化滤波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38355.6 | 申请日: | 2013-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1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胡军;王子栋;陈东彦;武志辉;徐龙;于浍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H17/02 | 分类号: | H03H17/02;G06F19/00;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重 测量 丢失 情形 下时变 目标 跟踪 系统 量化 滤波 方法 | ||
1.一种多重测量丢失情形下时变目标跟踪系统的量化滤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建立多重测量丢失情形下时变目标跟踪系统的动态模型:
在跟踪目标的过程中,采用具有多个传感器的雷达系统收集测量信息,建立具有多重测量丢失和信号量化情形下、受乘性噪声及加性噪声影响的时变目标跟踪系统模型:
式(1)中:
f(xk)=Φkxk+G(h(xk)+H),
xk+1为k+1时刻的目标跟踪系统的状态变量,yk为k时刻的目标跟踪系统模型的测量输出;
矩阵为刻画多重测量丢失的矩阵,
其中,为服从伯努利分布的随机变量,i=1,2,…,m;m表示传感器的个数;
步骤二、对步骤一的目标跟踪系统模型的测量输出进行对数型量化,获得目标跟踪系统模型的测量输出的量化数据
通过公式:
对目标跟踪系统模型的测量输出进行对数型量化;
式中,为第j个传感器在k时刻的测量值;
χ(j)是取值于(0,1)中的常数;
为量化密度,它的值取自水平集Μj;
步骤三、计算步骤一中的多重测量数据丢失现象矩阵的数学期望,获得测量数据丢失的概率;
步骤四、根据测量数据丢失概率及跟踪系统模型的测量输出的量化数据,对多重测量丢失情形下时变目标跟踪系统状态进行一步预测和k+1时刻的状态估计;
通过公式:
获得,k时刻的一步预测值和k+1时刻系统状态的估计
式中,为xk在k时刻的系统的状态估计;为非线性函数在处的函数值;
Gk+1为滤波器增益矩阵;
为k+1时刻滤波器接收到的信息,
其中,
yk+1为k+1时刻的测量输出,为k+1时刻的第1个传感器的测量输出,为k+1时刻的第2个传感器的测量输出,为k+1时刻的第m个传感器的测量输出;
为k+1时刻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为k+1时刻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为k+1时刻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步骤五、利用步骤四获得的系统状态的一步预测和k+1时刻的状态估计值对步骤一中的非线性函数f(xk)进行线性化处理及余项估计,获得系统状态的一步预测误差和k+1时刻的滤波误差;
将公式(1)减去公式(4)获得一步预测误差
式(6)中,为k+1时刻的一步预测误差;
对非线性函数f(xk)在处做泰勒级数展开:
式(7)中,为k时刻的滤波误差,
Bk和Lk是有界矩阵,矩阵Θk刻画线性化误差,它满足I为单位矩阵;
步骤六、利用一步预测误差的协方差递推方程及滤波误差的协方差递推方程,获得一步预测误差Pk+1|k和滤波误差Pk+1|k+1;
一步预测误差的协方差通过公式:
获得,式中,为的数学期望,
通过一步预测误差的协方差递推方程:
获得一步预测误差Pk+1|k,
式(8)中,为的数学期望,
滤波误差的协方差通过公式:
获得,式中,为的数学期望,
通过滤波误差的协方差递推方程:
获得滤波误差Pk+1|k+1,
式(9)中:
“ο”为Hadamard(阿达玛)乘积算子,
I为单位矩阵,
为矩阵△k+1的第1个对角分量,
为矩阵△k+1的第2个对角分量,
为矩阵△k+1的第m个对角分量,
为的范数;
步骤七、计算滤波误差的协方差Pk+1|k+1的上界并构造滤波器增益矩阵Gk+1:
滤波误差的协方差的上界通过公式:
获得,Σk+1|k+1为滤波误差Pk+1|k+1的上界矩阵,
通过公式
获得滤波器增益矩阵Gk+1;
式(10)、(11)和(12)中,
Λ=diag{δ1,δ2,…,δm}
γ1,k,γ2,k+1,ε1,ε2和ε3都是正常数,为矩阵Σk|k的逆,为ε1的逆,tr(Ψk+1|k)为矩阵Ψk+1|k的迹;
步骤八、将步骤七获得的滤波器增益矩阵Gk+1带入到步骤四中的式5,获得多重测量丢失情形下时变目标跟踪系统的状态估计值,实现多重测量丢失情形下时变目标跟踪系统的量化滤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835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性厚膜整合式触控显示装置
- 下一篇:风能与机械能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