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前支撑梁、前支架及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37016.6 | 申请日: | 2010-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79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迈克尔·欧文;大卫·I·阿洛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罗西外空间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2D27/04;B62D2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戴建波 |
地址: | 德国施塔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 车前 支撑 支架 装配 方法 | ||
1.一种机动车前支架,其包含至少一个机动车前支撑梁;其中,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撑梁包括顶部件与底部件,所述的顶部件与所述的底部件固定在一起,并包围形成一空腔,而且,所述的顶部件与所述的底部件是模制的;
其中,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包括水平横梁,所述的水平横梁包括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撑梁;所述的顶部件包括左顶部件、中间顶部件及右顶部件;所述的底部件包括左底部件与右底部件,所述左底部件与所述右底部件适于固定在一起,而且在所述左底部件与所述右底部件在固定在一起之前,适于可滑动地安装,以将所述底部件调节至第一预设宽度;在所述左顶部件、中间顶部件及右顶部件固定至所述底部件之前,适于可滑动地安装至所述底部件,以将所述顶部件调节至第二预设宽度;其中,所述底部件形成立柱结构,所述左底部件包含左立柱,所述右底部件包含右立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其中,所述机动车前支撑梁的空腔用于容纳至少一个支撑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其中,所述的支撑结构是下述中的任何一个:液压成型的支撑结构、金属板、挤出的加固元件和拉挤的加固元件。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其中,在所述顶部件与所述底部件之间具有卡扣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顶部件固定至所述底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其中,所述的卡扣固定连接是如此形成的:在所述顶部件与所述底部件中的一个中具有至少两个卡簧及一个稳定框,而在另一个中则具有至少两个开口及一个稳定槽;其中,所述稳定框与所述稳定槽在第一预设公差内是适配的;所述卡簧的数量与所述开口的数量是相同的,所述开口用于容纳所述卡簧,所述卡簧卡扣固定于所述开口内;在所述至少两个卡簧之间有一个卡簧间空间,当形成所述卡扣固定连接时,临近所述开口的隔片与所述卡簧间空间在第二预设公差内是适配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其中,所述顶部件是焊接到所述底部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其中,所述顶部件与所述底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是采用长玻璃纤维直接注模法制造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其中,所述顶部件与所述底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是由至少两个子部件构建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其中,所述顶部件与所述底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下述至少一个模制特征:模制的安装结构和插入物。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其中,所述的空腔用于容纳下述中的至少一个:电线、清洗瓶、散热器膨胀瓶以及电接头。
11.如权利要求1-10之一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其中,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包括水平横梁,所述的水平横梁包括一机动车前支撑梁。
12.如权利要求1-10之一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其中,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包括至少一个立柱,所述至少一个水平横梁包括一机动车前支撑梁。
13.如权利要求1-10之一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其中,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包括水平横梁,该水平横梁为一机动车前支撑梁;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包括至少一个立柱;所述至少一个横梁包括一机动车前支撑梁;所述的水平横梁的底部件具有凸起,所述立柱的顶部件与底部件适于在所述立柱的空腔内容纳该凸起,而且通过所述立柱对所述凸起的容纳,而刚性地将所述水平横梁与所述立柱连接在一起。
14.如权利要求1-13之一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其中,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还包括如下之一:
-适于与所述左立柱及右立柱固定在一起的横梁,其中,所述左立柱与右立柱适于可滑动地安装至该横梁,以将所述底部件调节至第一预设宽度;
-模制左横梁与模制右横梁,其中,所述模制左横梁与左立柱形成整体,所述模制右横梁与右立柱形成整体;所述模制左横梁适于与所述模制右横梁固定在一起,而且,所述模制左横梁与所述模制右横梁适于彼此可滑动地安装,以将所述底部件调节至第一预设宽度。
15.一种利用趋势调节来装配机动车前支架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机动车前支架包括水平横梁,所述的水平横梁包括一机动车前支撑梁;其顶部件包括左顶部件、中间顶部件及右顶部件,其底部件包括左底部件与右底部件;所述的左底部件与右底部件适于固定在一起,而且所述左底部件与右底部件在固定在一起之前适于可滑动地安装,以将所述底部件调节至第一预设宽度;所述的左顶部件、中间顶部件及右顶部件在固定至所述底部件之前,适于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底部件上,以将所述顶部件调节至第二预设宽度;所述底部件构成立柱结构,其中,所述左底部件包含左立柱,所述右底部件包含右立柱;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左底部件与右底部件定位在一起(1600);
-调节所述左底部件与右底部件至第一预设宽度(1602);
-将所述左顶部件、中间顶部件及右顶部件定位(1604);
-调节所述左顶部件、中间顶部件及右顶部件至第二预设宽度(1606);
-将所述右底部件固定至左底部件(1608);以及
-将所述左顶部件、中间顶部件及右顶部件固定至所述底部件(16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罗西外空间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罗西外空间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701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