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氨基二氢三嗪衍生物、其盐、制备方法、组合物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29225.6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4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天;周伟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07D491/107 | 分类号: | C07D491/107;C07D495/10;A61K31/53;A61P35/00;A61P31/04;A61P35/02;A61P37/02;A61P19/02;A61P1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朱水平;王卫彬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基 二氢三嗪 衍生物 制备 方法 组合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具有螺环结构的二氨基二氢三嗪衍生物、其盐、制备方法、含其的组合物及应用。
背景技术
叶酸生物代谢过程中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是一个重要的药物靶点。二氢叶酸还原酶是叶酸生物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它的主要功能是催化生物体内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而四氢叶酸是DNA合成过程中必需的辅酶。DHFR抑制剂的结构与二氢叶酸还原酶的底物相似,可以竞争性的与DHFR结合,阻碍DHFR与正常底物的结合,抑制其催化还原活性,使二氢叶酸难以转化为四氢叶酸,干扰叶酸循环过程,继而干扰病原体(如肿瘤细胞和细菌)的DNA的生物合成,最终导致病原体细胞的死亡。因此,研发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剂一直是一个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
被广泛使用的经典DHFR抑制剂,如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依打曲沙(Edetvexate,ETX)、培美曲塞(ALIMTA),结构上通常含有谷氨酸残基,需要通过还原叶酸载体蛋白主动转运进入细胞,由叶酰聚谷氨酸合成酶(FPGS)催化多聚谷氨酸化,继而发挥作用。多聚谷氨酸化会导致DHFR抑制剂在细胞内滞留时间较长,容易导致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过大;另一方面,由于DHFR抑制剂为FPGS的底物,易导致FPGS过分表达,从而诱使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为了降低DHFR抑制剂的毒性和耐药性,研发不含谷氨酸残基的、非FPGS底物的小分子化合物,是目前DHFR抑制剂的研究热点之一。
马翔等人曾合成了一系列具有螺环结构的二氨基二氢三嗪化合物(Xiang Ma,Renee Ser-Peng Woon,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Against MCF-7Breast Cancer Cells by Diamino-Triazaspirodiene Antifolates,Chem.Biol.Drug Des.2009;74:322–326),并分别做了相应的生物活性测试,其涉及如下所示的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但是在上述报道中未曾研究三嗪螺杂环类化合物的相关性质,现有技术中也没有对于二氨基二氢三嗪螺杂环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的研究报道,因而对于该类化合物的结构改造始终受到一定的限制,很难摸索出它们的结构对于活性的影响,因此,对于该类化合物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具有良好人二氢叶酸还原酶(hDHFR)、肿瘤细胞、细菌抑制活性的二氨基二氢三嗪衍生物、其盐、制备方法、组合物及应用。本发明为研究二氨基二氢三嗪衍生物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拓宽了研究思路,并且本发明的一系列二氨基二氢三嗪螺杂环衍生物对人二氢叶酸还原酶(hDHFR)、肿瘤细胞、细菌具有优异的抑制活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式Ⅰ所示的二氨基二氢三嗪衍生物或其盐,
其中,
X为氧(O)或硫(S);
n为0、1、2、3或4;
R为氢、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氧基;
当n为0时,R不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氧基;
所述取代的苯基氧基中,所述取代为单取代或多取代;取代基为卤素、C1~4烷氧基、C1~4烷基、硝基、C1~4酰基和氰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当所述取代为多取代时,所述取代的苯基氧基上的多个取代基为相同或不同。
所述取代的苯氧基中,所述取代基为卤素时,优选氟、氯或溴。
所述取代的苯氧基中,所述取代基为C1~4烷氧基时,优选甲氧基、乙氧基或异丙氧基。
所述取代的苯氧基中,所述取代基为C1~4烷基时,优选甲基、乙基或叔丁基。
所述取代的苯氧基中,所述取代基为C1~4酰基时,优选乙酰基。
所述R优选氢、苯基、苯基氧基、
所述如式Ⅰ所示的二氨基二氢三嗪衍生物,较佳地,
X=O,n=0时,R为H;
X=O,n=1时,R为苯基;
X=O,n=2时,R为苯基、4-氯苯氧基、2,4-二氯苯氧基或4-溴苯氧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292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