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鸡三种免疫抑制病病毒的基因芯片及试剂盒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28530.3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7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兵;苏霞;陈小玲;徐福州;周宏专;王金洛;朱瑞豪;杨丽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C40B40/06;C12R1/93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吴泳历 |
地址: | 10009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鸡三种 免疫抑制 病毒 基因芯片 试剂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医学诊断,特别是涉及一种检测鸡三种免疫抑制病病毒的基因芯片、试剂盒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养禽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我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可是随着养禽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内在及外在因素也正严重地威胁着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其中疫病已成为威胁养禽业的头号大敌。虽然通过使用疫苗接种及药物控制等手段,使禽类主要传染病的防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各地鸡场的生产实践中免疫接种过的鸡群仍会不断发生各种疾病,其中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就是禽类免疫抑制病。禽免疫抑制病是由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鸡只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降低的疾病的总称。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病毒有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AV)、禽白血病病毒(ALV)、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等。其中禽淋巴白血病(AL)、鸡传染性贫血病(CIA)以及网状内皮增生症(RE)是目前对我国养鸡业危害最为严重的免疫抑制病,与其他鸡病相比,它们具备垂直传播、亚临床感染的特性,传统方法诊断困难。在2007年由农业部科技司和兽医局立项的农业公益性科技研究专款项目“鸡白血病学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示范性研究”实施过程中,崔治中老师进行的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对AB亚群和J亚群ALV感染呈阳性的鸡群分别占47.9%和52.8%,个体感染率分别为3.4%和5.7%。而据他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白羽肉种鸡CIAV抗体阳性率达90%,REV抗体阳性率12.3%,黄羽肉种鸡抗体阳性率90%,REV抗体阳性率36.8%。并且在200份病料样品中,ALV、CAV、REV单独或协同感染的检出率达10%-6.5%。这一结果表明,上述三种免疫抑制病在我国鸡群中相当普遍。由于ALV、CIAV、REV及其制备物在灭活的同时其免疫原性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培育无致病性的弱毒株亦未取得重要进展,因此至今针对上述三种免疫抑制病仍未研制出临床上有实用价值的疫苗,尤其对于ALV和REV来说,由于先天性感染的雏鸡具有的免疫耐受性以及这种感染的普遍性,也使的疫苗的应用前景十分暗淡,一旦种鸡感染整个鸡群便会同时感染,使养禽业损失惨重。但就目前来看更好的防控手段是及时对鸡群中ALV、CIAV、REV检测并净化,切断其垂直传播的途径,以避免该病的扩散。因此,加强便捷、快速、敏感的检测手段的研究迫在眉睫。
现有ALV、CIAV以及REV的检测手段也存在着各种缺陷,不能满足高特异性、大批量的样品检测,而基因芯片技术在高通量和准确性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它可以在1张芯片同时对多个样品进行多种疾病的检测;无需机体免疫应答反应,能及早诊断,待测样品用量小;能检测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和亚型;极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自动化程度高,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这些特点可使兽医工作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疾病诊断信息。应用基因芯片不仅可以提高疾病诊断的效率,而且可以诊断出疾病的具体类型、发病阶段、严重程度和愈后指示。
因此本课题拟研究开发检测ALV、CAV、REV的基因芯片,能达到同步检测上述三种鸡免疫抑制病、并可同步区分ALV E亚群和J亚群的检测方法,为我国鸡免疫抑制病的净化与控制提供技术支撑;为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和大面积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快速、平行、灵敏的检测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领域的空白和需要,提供一种检测鸡三种免疫抑制病病毒的基因芯片、试剂盒及方法,能够同时检测ALV、CAV、REV这三种病毒并可以同时区分ALV的A、C、D和J亚群,为正确防治疫病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一种检测鸡三种免疫抑制病病毒的基因芯片,其特征在于:在芯片基质上设置有鸡淋巴白血病病毒ALV的四个亚群A亚群、C亚群、D亚群和J亚群、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的特异性探针序列,所述特异性探针序列如下:
鸡淋巴白血病病毒A亚群(A1),TTTTTTTGTCTCAGGGGGAGGCCACACGGTTTCTC;
鸡淋巴白血病病毒A亚群(A2),TTTTGGTTGGTCTAGACAGGAGGCCACGCGGTTTC;
鸡淋巴白血病病毒A亚群(A3),TTTTGGATGGACTAGACAGGAAGCCACACGGTTCC;
鸡淋巴白血病病毒A亚群(A4),TTTTTGCTTTCAGATTGGTCCAGGCCGCAACTCAC;
鸡淋巴白血病病毒C亚群(C1),TTTTGGATGTGTATATTTCGCCCCAAGGGCCACT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285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