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用多孔金属植入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19244.0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1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叶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润泽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7/56 | 分类号: | A61L27/56;A61L27/04;C22C1/08;C22C27/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李靖 |
地址: | 400042***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多孔 金属 植入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申请是申请号201110298009.1、申请日2011年09月29日,发明名称“一种医用多孔金属植入材料的制备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金属植入材料的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多孔金属植入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多孔医用金属植入材料具有治疗骨组织创伤、股骨组织坏死和替代致密骨组织如牙骨等重要而特殊的用途,现常见的这类材料有多孔金属不锈钢、多孔金属钛等。作为骨组织创伤和股骨组织坏死治疗使用的多孔植入材料,其孔隙度应达30~80%,而且孔隙最好全部连通与均匀分布,或根据需要使之既与人体的骨组织生长相一致,又减轻了材料本身的重量,以适合人体植入使用。
而难熔金属钽,由于它具有优秀的生物相容性,其多孔材料有望作为替代前述等传统医用金属生物材料。由于金属钽对人体的无害、无毒、无副作用,以及随着国内外医学的飞速发展,对钽作为人体植入材料认知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人体植入用多孔金属钽材料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作为多孔医用植入金属钽,如果能具有很高的均匀分布连通孔隙以及与人体相适应的物理机械性能,则其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组织替代材料。
作为医用植入的多孔金属材料就像一股的多孔金属材料那样基本上是以粉末烧结法为主要的加工方法,特别是为获取孔隙连通与均匀分布的多孔金属泡沫结构采用粉末烧结法中的金属粉末浆料在有机泡沫体上的浸渍后干燥再烧结简称泡沫浸渍法居多。关于粉末烧结所获得的多孔金属材料通常其金属力学性能并不是很好,其主要原因是工艺上如何安排成孔介质的支撑与消除关系、金属粉末烧结过程中的塌陷问题。而已知的文献报道中均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而放任自然。
采用金属粉末烧结法制造多孔钽的文献报道很少,特别是以获得医用植入材料用为目的的多孔钽粉末烧结法文献报道几乎没有。可以参考的是公开号为CN200510032174,名称“三维通孔或部分孔洞彼此相连多孔金属泡沫及其制备方法”以及CN200710152394,名称“一种新型多孔泡沫钨及其制备方法”。然而其所获得的多孔金属或是为过滤材料用,或是为航空航天及其它高温场合用而非作为医用金属植入材料使用,再者所加工的多孔金属也非多孔钽。
关于多孔钽,US5282861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松质骨植入体、细胞和组织感受器的开孔钽材料及其制备。这种多孔钽由纯商业钽制成,它以聚亚氨酯前体进行热降解得到的碳骨架为支架,该碳骨架呈多重的十二面体,其内为网格样结构,整体遍布微孔,孔隙率可高达98%,再将商业纯钽通过化学蒸气沉积、渗透的方法结合到碳骨架上以形成多孔金属微结构,简称为化学沉积法。这种方法所获得的多孔钽材料其表面的钽层厚度在40~60μm之间;在整个多孔材料中,钽重约占99%,而碳骨架重量则占1%左右。文献进一步记载,该多孔材料的抗压强度50~70MPa,弹性模量2.5~3.5GPa,抗拉强度63MPa,塑性变形量15%。但是将它作为致密骨组织如牙骨等医用植入材料的多孔钽,其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延展性、抗压强度、弯曲强度等有明显不足之处,而且会影响到后续的对多孔钽材料本身的加工,例如成型件的切割等。同样在前述的金属粉末烧结法所获得的产品也均存在这样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相容性与力学性好的医用多孔金属植入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种医用多孔金属植入材料的制备方法,将钽粉与造孔剂、成型剂混合成混合粉末,再经造粒、注射入模具成型、脱模、脱脂、烧结和热处理制得替代牙骨组织的医用多孔金属植入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孔剂为碳酸氢钠、尿素、氯化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成型剂为聚乙烯醇、硬脂酸、硬脂酸锌、石蜡、合成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脱脂过程是以0.5℃/min~3℃/min的速率逐步升温至400~800℃,以氩气通入构成保护气氛并保温60min~240min。
为了使制得的替代牙骨组织的多孔钽材料孔隙率合适、以使生物相容性优异,同时提高其材料的力学性能,上述造粒过程是在工作温度为450~650℃、工作压力为12~15MPa下将所述混合粉末造粒成粒径不高于20μm的圆形颗粒,将所述圆形颗粒注射入模具的温度为380~540℃、压力为72~90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润泽医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润泽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92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鼠蚁PET/PC环保塑料
- 下一篇:一种正分子营养低温与冷拌高级保健食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