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场景分屏更新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11230.4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9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林良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5/00 | 分类号: | G06T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茹;曾旻辉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场景 更新 方法 系统 | ||
1.一种三维场景分屏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将待更新的三维场景进行离屏渲染,并从渲染后场景中获取动态三维模型数据;
根据所述动态三维模型数据中的图像像素点进行投影获取二维投影模型;
根据二维投影模型中的像素点在客户端上的坐标确定对应的显示单元;
将所述动态三维模型数据对应的图像传输至所述显示单元进行局部更新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场景分屏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动态三维模型数据对应的图像传输至对应的显示单元进行局部更新显示步骤,包括:
计算动态三维模型数据的包围盒;
将包围盒对应的图像按照预设切割规则进行切割,获得若干切片集;
根据预设发送规则,将切片集发送至对应的显示单元进行局部更新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场景分屏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动态三维模型数据的包围盒步骤,包括:
将离屏渲染后的待更新三维场景进行精细化划分获得若干局部场景;
获取动态三维模型数据的坐标;
根据动态三维模型数据的坐标计算相互相邻动态三维模型数据占整个三维场景的比例;
当比例值大于预设值时,将该相互相邻动态三维模型数据划分为同一区域,根据精细化划分获得的若干局部场景计算所述同一区域的包围盒;
当比例值小于预设值时,计算各个动态三维模型数据的包围盒。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维场景分屏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将待更新三维场景包括标绘的矢量数据时,获取渲染后场景中的标绘的矢量数据;
从所述标绘的矢量数据中获取顶点数据和矢量方向;
根据所述标绘的矢量数据在客户端上的坐标确定对应的显示单元;
将矢量数据的顶点数据和矢量方向发送至对应的显示单元,利用显示单元根据所述顶点数据和矢量方向渲染矢量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维场景分屏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另一相机预设视角的待更新的三维场景,将待更新的三维场景进行离屏渲染,并从渲染后场景中获取动态三维模型数据;
根据所述动态三维模型数据中的图像像素点进行投影获取二维投影模型;
根据二维投影模型中的像素点在客户端上的坐标确定对应的显示单元;
将所述动态三维模型数据对应的图像传输至所述显示单元进行缓冲;
当场景视角切换到预设视角时,加载缓冲中的图像进行局部更新显示。
6.一种三维场景分屏更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态三维模型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将待更新的三维场景进行离屏渲染,并从渲染后场景中获取动态三维模型数据;
二维投影模型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动态三维模型数据中的图像像素点进行投影获取二维投影模型;
第一显示单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二维投影模型中的像素点在客户端上的坐标确定对应的显示单元;
第一更新模块,用于将所述动态三维模型数据对应的图像传输至所述显示单元进行局部更新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维场景分屏更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更新模块包括:
包围盒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动态三维模型数据的包围盒;
切割模块,用于将包围盒对应的图像按照预设切割规则进行切割,获得若干切片集;
子更新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发送规则,将切片集发送至对应的显示单元进行局部更新显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维场景分屏更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围盒计算模块包括:
局部场景划分模块,用于将离屏渲染后的待更新三维场景进行精细化划分获得若干局部场景;
坐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动态三维模型数据的坐标;
比例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动态三维模型数据的坐标计算相互相邻动态三维模型数据占整个三维场景的比例;
子包围盒计算模块,用于当比例值大于预设值时,将该相互相邻动态三维模型数据划分为同一区域,根据精细化划分获得的若干局部场景计算所述同一区域的包围盒;当比例值小于预设值时,计算各个动态三维模型数据的包围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123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