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碳-氟和碳-氯键形成的卤化酶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710496.7 申请日: 2013-12-20
公开(公告)号: CN103695384A 公开(公告)日: 2014-04-02
发明(设计)人: 瞿旭东;王娅娅;邓子新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大学
主分类号: C12N9/10 分类号: C12N9/10;C12N15/54;C12P19/40
代理公司: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代理人: 汪俊锋
地址: 430072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催化 形成 卤化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获得具有催化C-F键和C-Cl键形成的卤化酶。

背景技术

卤化酶是一大类能催化卤素离子(包括F-,Cl-,Br-,I-)形成稳定碳卤键的酶,从催化的机制来分可以分为血红素依赖、黄素依赖、酮戊二酸依赖、钒依赖以及SAM依赖的卤化酶(C. T. Walsh, Chemistry & Biology, 2008, 15, 99-109),其中又以能催化形成C-F键的卤化酶尤为重要。

有机氟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医学检测,农药以及材料,在药用化合物中引入氟原子往往能提高药物的活性及稳定性。据统计,大约有20 %-30 %的商品药含有氟原子(T. Furuya, et al., Nature, 2011,473, 470-477),因此,有机含氟化合物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然而,自然界中存在的含氟有机物数量少之又少,只在非洲大陆的少数植物和链霉菌Streptomyces cattleya体内发现少量的高毒含氟化合物。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自然界中,CaF2等含氟无机物溶解性很差,绝大多数是以沉淀的形式存在,因此,氟元素不能被生命体很好的利用。当前,仅仅依靠所发现的极少量的天然含氟有机化合物,是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的。尽管过去几十年,人们已经开发出一些化学合成有机含氟化合物的方法,但由于氟原子的特殊化学性质,使得这些方法往往要在苛刻、高毒的化学环境中才能完成有机化合物的氟化,而且选择性也不尽人意。

与化学合成相比,酶催化合成的具有催化条件温和,选择性高,绿色环保等优点。目前,酶催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品,医药中间体的生产。其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已知催化氟离子形成C-F键的卤化酶(fluorinase,E.C.2.5.1.63)仅有一例:2002年,O’Hagan等人报道了从链霉菌S. cattleya分离的卤化酶FlA能催化F-和SAM形成5’-FDA(O’Hagan, et al., Nature, 2001, 416, 279)。通过进一步对FlA纯化和晶体解析,该研究表明,连接N端和C端的环形区域(loop)为F和SAM提供反应所必须的空间区域。FlA第158位的丝氨酸残基对F-的结合和去溶剂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使得F-能够选择性亲核进攻SAM的5’位,形成5’-FDA。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催化碳-氟和碳-氯键形成的卤化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首先,以来源于巴西诺卡菌的卤化酶基因为原始基因,根据卤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体内表达的密码子偏好,进行优化,合成以大肠杆菌为表达宿主的优化卤化酶基因序列;

其次,将优化卤化酶基因序列重组到克隆载体pUC57 simple,经NdeI和HindⅢ 双酶切之后,连接到具有同样内切酶位点的表达载体pET28a(+)片段上,获得表达载体pWHU2401;

最后,将表达载体pWHU2401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获得能够异源表达卤化酶的工程菌,放大发酵,纯化,从而获得卤化酶。

本发明还对获得的卤化酶的性能进行了测定,包括最适pH,米氏常数Km,转化常数kcat和对除F-以外的其他卤素离子的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我们获得的卤化酶能够特异性合成5’-氟5’-脱氧腺嘌呤核苷(5’-FDA),催化活性跟已知的卤化酶FlA活性相当。在加入L-氨基酸氧化酶时,该卤化酶也能催化形成5’-氯-5’-脱氧腺嘌呤核苷(5’-ClDA)。

本发明中,我们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克隆了来源于巴西诺卡菌的新颖卤化酶基因nobA,通过蛋白表达我们获得了高活性的卤化酶,体外活性测试证实了其能催化氟离子和S-腺苷甲硫氨酸(SAM)形成5’-FDA(图2)。此外,在氨基氧化酶的存在下,我们发现,NobA还可以催化氯离子和和SAM形成5’-ClDA(图5)。这一发明报道了有史以来的第二例催化碳-氟键形成的卤化酶,填补了国内关于这类酶研究的空白。

附图说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04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