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煤矿倾斜井巷道的应急抢险排水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05015.3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3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寇子明;高贵军;李永红;牛巧珍;王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6/00 | 分类号: | E21F16/00;B60F1/00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14100 | 代理人: | 戎文华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煤矿 倾斜 巷道 应急 抢险 水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水车,特别是一种用于矿井巷道,实现轨道行走和履带行走的应急抢险排水车。
背景技术
由于矿井作业工况环境特殊,随着矿井开采量的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以矿山水患的灾害性影响较为严重。虽然已有多项较成熟的排水技术应用在矿山生产当中,但由于灾害的不可预测性,使现有的排水设施在应急救援中有些显得捉襟见肘。目前矿山救援排水一般都是采用大流量高扬程的水泵,但重量较重、体积较大的水泵在运往排水现场和管路连接等存在诸多不便,因此影响了矿井抢险排水的速度,如在山西某矿重大透水事故处理过程中,在发生事故后近50小时无法实现正常排水。当井下发生突然涌水时,排水设备需要被运至排灌现场,并且经过组装和调试之后才能投入到工作之中,这种排灌作业准备时间太长,而且有时在现场还需要使用专用吊装设备进行安装,这不仅降低了应急抢险的速度,也大大增加了突水事故的危险性。
矿井巷道工况复杂,巷道高度和宽度都有一定的限制,现行的排水车大多体积庞大,装载的排水设备移动不灵活,操控不方便,这不能满足应急抢险排水的要求。而涉及应急移动排水车的文献有公开号为 202463653U的一种“智能应急大流量排水车”,该排水车包括驾驶室、汽车底盘、随车起重机、分体式车厢和分体式车厢副车架。工作时,车辆液压支腿撑起车体,收放电缆并连接还发电机组,启动发电机组。起重机将潜水排污泵放到指定排水点,然后连接管路进行排水工作。其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不适用于狭窄的矿井巷道;采用内燃机驱动车辆和发电机组,不符合矿井巷道防爆的特殊工况要求。
因此,具有集成度高、紧急排水响应迅速、排水设备流量大、现场准备时间短、井下复杂路面通过性好、可实现自动连续排水、保障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及物资安全等特点的轨道地面两用移动排水车显得越来越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煤矿井下巷道的集成度高、应急排水响应速度快、排水设备流量大、现场准备时间短、井下复杂路面通过性好的一种用于煤矿倾斜井巷道的应急抢险排水车,以提高抢险应急排水的速度和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煤矿倾斜井巷道的应急抢险排水车,包括行走机构、行走车架,排水系统,液压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行走机构固定于行走车架的下横梁,排水系统与监测系统位于行走车架的前端部,液压系统与控制系统设置于行走车架的后端部,应急抢险排水车的宽度与煤矿倾斜井巷道的宽度比为3∶5,高度比为1∶2;
所述行走车架的车架底横梁通过车架支撑柱支撑有车架平台,车架底横梁与车架平台间构成的空间设置有排水管路通道,行走车架的宽度与煤矿倾斜井巷道的宽度比为3∶5;
所述行走机构是履带行走机构或是轨道行走机构,其中,
履带行走机构是固定于车架底横梁两端,并位于轨道行走机构的外侧;履带接地长度与行走车架的长度比为1∶1,单条履带宽度与行走车架的宽度比是3∶20,履带高度为600mm;
轨道行走机构固定于行走车架上,中心距是600 mm或是900mm;伸缩长度调节范围是0mm~300 mm。
所述排水系统是由水泵小车托架机构支撑有排水模块,排水模块铰接有排水小车收放机构构成;其中,
水泵小车托架机构的托架支撑轮固定于水泵小车托架的前端,水泵小车托架铰接于车架平台前端,泵托架收放部件两端与水泵小车托架和车架平台通过铰链相接,水泵小车托架上安装有轨距为1000mm的水泵小车轨道;
排水模块的水泵通过水泵卡箍固定于水泵小车,并安放于水泵小车轨道上;
排水小车收放机构的小车铰链座固定于水泵小车的车架后方,小车铰链座通过小车铰接部件与液压收放部件连接,液压收放部件铰接于车架铰接座,车架铰接座固定于车架平台;
所述液压系统是液压站固定于车架平台的右后方,液压站通过液压管路与水泵托架收放部件、液压收放部件和行走机构相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是操控台固定于车架平台的左后方,远程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线路与操控台相连接;
所述监测系统是摄像模块和环境监测模块安装于车架平台后方的支架上,水位检测装置通过螺栓固定于水泵小车托架下方距托架支撑轮中心300mm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泵是由至少两台及两台以上的水泵构成;所述排水管路通道是由至少两路及两路以上的排水管路通道,并与水泵相应连通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50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胎面胶挤出方法以及胎面胶挤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自卸式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