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肽化合物、多肽化合物与siRNA的组装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98871.0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5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初大丰;陈宝玲;徐雯;潘然;陈璞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肽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7/08 | 分类号: | C07K7/08;C07K14/00;A61K47/42;A61K48/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加拿大安大略滑铁*** | 国省代码: | 加拿大;CA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肽 化合物 sirna 组装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系列多肽化合物以及多肽化合物与siRNA的组装体。所述多肽化合物和所述siRNA通过非共价键连接。以所述多肽化合物作为载体构建的组装体,有效加强了siRNA往细胞的传递以及在细胞内部的释放,提高了siRNA对细胞靶点介导的基因沉默效率。本发明还涉及包含所述组装体的药物组合物以及所述组装体在基因治疗领域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肽化合物,多肽化合物与siRNA的组装体,及其在基因治疗领域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见证了RNA分子在基因表达调控领域中角色的理解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这一进步的主要贡献是RNA干扰(RNAI)的发现。其首次由Fire和Mello在线虫里提取,是一种通过短链RNA带来序列特异性、转录后基因沉默的进化保守机制。RNA干扰是一种由21-23个核苷酸组成的双链小分子干扰RNA(siRNA)介导的、序列特异性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技术。由于RNA干扰技术能高效、特异的沉默疾病相关基因,使其已逐渐被发展成为新型的治疗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包括病毒感染和癌症等的基因治疗手段,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大量利用siRNA进行疾病治疗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
虽然siRNA在体外应用研究中及细胞水平上显示出良好的沉默效果,但由于其巨大的分子量及自身所携带的大量负电荷使其不能自主穿越细胞膜进入细胞发挥作用,在系统运输时易引起非特异性的脱靶效应和免疫应答,同时还面临被核酸酶降解等障碍,导致在以治疗人类疾病为目的的siRNA体内系统运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siRNA的转染问题成为限制其应用的主要瓶颈。如何增强siRNA穿透细胞膜的能力,提高其在体内的稳定性和靶向性等都是siRNA药物载体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设计和合成安全有效的siRNA药物载体已成为目前siRNA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糖、核苷以及siRNA主链上磷酸酯的化学修饰,已经被用于抑制核酸酶,消除对沉默效率的干扰。疏水基团的结合也有加强细胞吸收的作用。
与化学修饰的核酸相比,载体介导方法制定核酸疗法并保护其不被降解,显得简单快速。这些载体,包括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它们与siRNA共组装或者共价结合。这些载体可以加强细胞靶向,延长药物流通时间,提高膜的穿透性。病毒载体因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及高成本等缺点使其广泛的临床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常见的非病毒基因药物的传递载体往往为带有正电的阳离子化合物,包括聚阳离子、正电磷脂、壳聚糖、白蛋白、树枝状大分子以及多肽等,它们通过带正电的基团中和DNA/RNA上的负电磷酸基团,从而将基因压缩保护成组装体颗粒,使得基因能够顺利通过各种障碍,诸如逃逸免疫系统、穿透细胞膜、从内含体释放等等,而完成基因传递。虽然DNA或RNA组装体的结构以及性质与转染效率之间明晰的决定关系还存在争议,但是有很多经验性的条件决定了组装体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传递DNA或RNA的效率。虽然DNA或RNA复合物的结构以及性质与转染效率之间明晰的决定关系还存在争议,但是有很多经验性的条件决定了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传递DNA或RNA的效率。单纯简单的混合方式和仅仅利用静电作用形成的DNA/RNA载体体系很不稳定,因此设计更稳定、尺寸大小合适的载体体系是基因药物取得好的疗效的先决条件。
多肽作为生物分子的一种,在作为基因载体上具有很多合成高分子不具备的优势:多肽有20种性质各异的氨基酸可以组成性质丰富的一级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肽得有限公司,未经纳肽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88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血管内皮钙联蛋白拮抗剂多肽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钩状结构寡肽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