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解速率可控的微孔淀粉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98617.0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0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范代娣;马晓轩;段志广;杨婵媛;蒙俊桦;王琪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19/14 | 分类号: | C12P19/14;C08B30/12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6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速率 可控 微孔 淀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解速率可控的微孔淀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孔淀粉又称为多孔淀粉,是原淀粉颗粒经人工方法处理,即用盐酸、淀粉酶适当水解后得到的多孔状淀粉,是一种全新的变性淀粉。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一定条件下分散在水及其它溶剂中,仍能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因此具有良好的吸水、吸油性能,可作为香精、香料、风味物质、色素、药剂及保健食品中功能成分的吸附载体,并且成本较低,可自然降解。它的优势在于:⑴对物体吸附是一种物理方式;⑵具有较大的比孔容、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性(吸水能力);⑶堆积密度和颗粒密度小,结构疏松;⑷具有分子筛的作用。
类人胶原蛋白是将人体已知序列胶原蛋白的一段mRNA逆转录生成cDNA后,经过特定序列重复和修饰,转化于大肠杆菌中,并经过高密度发酵、分离提取及纯化而得。该蛋白从根本上解决了动物提取胶原蛋白的水不溶性和病毒隐患(疯牛病、猪瘟疫、禽流感)等问题,具有良好的促新细胞形成和促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生长功能,相比动物胶原蛋白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免疫排异反应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性大幅度提高的降解速率可控的微孔淀粉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降解速率可控的微孔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配制质量分数为38~40%的玉米淀粉溶液;
步骤二:用稀酸对玉米淀粉浆溶液进行出孔预处理,置于50℃恒温水浴锅中;反应4h后加入缓冲液中和,离心洗涤,离心条件为3000r/min, 4℃, 10min,反复操作3次,移去上清;
步骤三:以每克干基玉米淀粉加入60国际单位α-淀粉酶的比例称取α-淀粉酶,再按国际单位比α-淀粉酶:糖化酶=1:(1~5)的比例称取糖化酶,将α-淀粉酶和糖化酶混合,加入步骤二得到的玉米淀粉浆溶液中,加入缓冲液调节pH至4.5~5.0,在恒温搅拌器上反应,反应时间为18~22h,反应温度为45~55℃;
步骤四:加碱中和,离心3~5次,转速为3000r/min, 反应温度为4℃,每次离心10min,弃上清,真空冷冻干燥机冻干,得微孔淀粉;
步骤五:将胶原蛋白与微孔淀粉按照(10~20):1的质量比,在50mL离心管中混合并加入交联剂,于37℃恒温培养箱中反应24~72h后取出洗涤,冻干,得降解速率可控的微孔淀粉。
步骤一中,所用玉米淀粉的分子量为7000~10000Da;
步骤一中,配制玉米淀粉溶液使用蒸馏水。
步骤二中,稀酸选取摩尔浓度为1.5~3.0mol/L的稀盐酸;
步骤二中,缓冲液选取摩尔浓度为0.2mol/L的Na2HPO4溶液。
步骤三中,α-淀粉酶活度为5.0×104IU/g,糖化酶活度为1.0×105IU/g;
步骤三中,缓冲液由摩尔浓度为0.2mol/L的Na2HPO4溶液和摩尔浓度为0.1mol/L的柠檬酸溶液按体积比2:1的比例混合而成。
步骤四中,碱指摩尔浓度为1.5~2.0mol/L的NaOH溶液。
步骤五中,交联剂为质量分数为0.05~0.2%的戊二醛溶液;
步骤五中,交联反应体系的溶剂为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
步骤五中,胶原蛋白选取基因工程技术高密度发酵生产的人源型胶原蛋白。
所述的一种降解速率可控的微孔淀粉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降解速率可控的微孔淀粉。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降解速率可控的微孔淀粉,作为可生物降解组织工程用止血材料,具有适宜的微观结构和孔隙率,具有优良的止血性能和可控的降解速率。当出血时,适于血细胞附着在材料表面形成一种凝胶状混合物,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止血材料又具有其自身显著的优点:免疫排异反应更低,而且彻底杜绝了胶原蛋白止血材料不可避免的病毒隐患,使用安全性大幅度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微孔淀粉扫描电镜(SEM)。左侧为微孔淀粉酶解后表面成孔情况,右侧为与少量类人胶原蛋白交联的微孔淀粉。
图2为在兔子肝脏做出创面的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86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脚踏式驱动抵轴装置
- 下一篇:防夹手单双层玻璃双面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