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静负荷特性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90375.0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8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冰蔚;朱鹏程;贺阳;单春贤;李芳;田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4 | 分类号: | G01M1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 车前 减震器 负荷 特性 试验装置 | ||
1.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静负荷特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分离且相互偏离轴线安置的上夹紧装置和下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上夹紧装置包括机座(14),所述机座(14)上连接有可调节的下平台(13);所述下平台(13)上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导轨座(11),直线导轨(12)和与直线导轨(12)可左右移动连接的上滑台(10);所述上滑台(10)左边的前后分别连接有销支座一(10a),右边的前后分别连接有销支座二(10b);所述销支座一(10a)通过设有的销孔销接倾斜安置的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外侧安装面(7a)上同轴线连接有前后分离的两套相同的夹紧机构(6);所述销支座二(10b)通过销接螺钉(9)与下端设有一段直槽(8a)的可调支杆(8)销接,所述可调支杆(8)的上端通过设有的销孔与所述安装板(7)销接,形成可调内角大小的“△”形支架结构;所述下驱动装置包括运动端朝上,竖直安置的驱动机构(1)和依次与驱动机构(1)运动端相连接的力传感器(3)和用于销接前减震器(5)的施力销座(4),所述力传感器(3)上端面还与移动端朝上,竖直安置的位移传感器(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前减震器静负荷特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6)为设有圆孔的矩形块状体,过圆孔中心轴向剖切成上下两部分,剖切后上部与下部的半圆孔略小于半圆,上部与下部设有螺钉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前减震器静负荷特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6)的圆孔中还设有剖分夹套(6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前减震器静负荷特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6)与安装板(7)的连接,是在安装板(7)安装面(7a)设置有用于调整和改变夹紧机构(6)在安装板(7)上安装位置的若干组通孔或分段直槽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前减震器静负荷特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组通孔或分段直槽孔为横向并排2个孔为一组,纵向排列为若干 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前减震器静负荷特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为液压伺服油缸或电机驱动的减速机械传动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前减震器静负荷特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销接螺钉(9)包括一段螺纹和一段销轴,销轴段分别与销支座二(10b)上的销孔、可调支杆(8)下端的销孔和直槽(8a)滑配,通过调整两根可调支杆(8)至合适的位置并紧固销接螺钉(9),可使“△”形支架达到所需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前减震器静负荷特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线导轨(12)为沿左右延伸,前后平行的2根导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前减震器静负荷特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平台(13)与机座(14)之间还设置了位置调节机构,其中所述机座(14)上平面设置有两条左右贯通的T形槽(14a),所述下平台(13)对应T形槽(14a)均等设置有若干通孔,通过T形螺母(15)实现下平台(13)与机座(14)左右位置的调节与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037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