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附着力聚酯砂布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81742.0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4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远;徐爱萍;司文元;尚海泉;齐守保;王克力;王涛;宋强;卢武;陶卫东;富凯;王德兵;刘哲;黄建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远东砂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D11/00 | 分类号: | B24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附着力 聚酯 砂布 生产工艺 | ||
1.一种高附着力聚酯砂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
采用比表面积为3500~3800cm2/g的坯布作为生产用的布基;
在对布基进行植砂面刮涂之后对布基的植砂面进行电晕处理;
刮涂胶料、底胶胶料和复胶胶料里均添加有散热材料和导热材料;
植砂所用磨料为高硬度的含微晶结构的磨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附着力聚酯砂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对布基进行植砂面刮涂之前,对非植砂面进行第一次刮涂;对布基进行植砂面刮涂之后、布基的植砂面进行电晕处理之前,还包括对非植砂面进行第二次刮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附着力聚酯砂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对非植砂面进行第一次刮涂所用刮涂胶料含有如下重量份的材料:80~82重量份的丁苯乳液,15~17重量份的液体水溶性酚醛树脂,25~30重量份的轻质碳酸钙,0.8~1.0重量份的散热材料,1~2重量份的导热材料,其中:所述的丁苯乳液固含量为48%~50%;所述液体水溶性酚醛树脂的固含量为70%~7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附着力聚酯砂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对植砂面刮涂所用刮涂胶料含有如下重量份的材料:100重量份的聚乙烯醇溶液,20~25重量份的硅溶胶,0.8~1.0重量份的散热材料,1~1.5重量份的导热材料,其中:所述聚乙烯醇溶液固含量为20%~25%;所述的硅溶胶分子式mSiO2nH2O,胶体粒径为10~20nm,SiO2含量20%~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附着力聚酯砂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对非植砂面进行第二次刮涂所用刮涂胶料含有如下重量份的材料:40~42重量份的丁苯乳液,40~42重量份的液体水溶性酚醛树脂,15~20重量份的轻质碳酸钙,1.2~1.5重量份的散热材料,1~1.5重量份的导热材料,其中:所述的丁苯乳液固含量为48%~50%;所述的液体水溶性酚醛树脂的固含量为70%~7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附着力聚酯砂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对布基的植砂面进行电晕处理使用的是高频高压电,其表面放电强度为5000~15000V/m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附着力聚酯砂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涂覆底胶时,底胶胶料含有如下重量份的材料:100重量份的酚醛树脂,50~95重量份的碳酸钙,0.5~1.0重量份的散热材料,1~1.2重量份的导热材料,其中,所述酚醛树脂固含量为60%~6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附着力聚酯砂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植砂时采用重力加静电植砂工艺将磨料植入底胶表面,重力植砂为总植砂量的20%~50%,静电为总植砂量的80%~50%,其中,磨料的晶粒尺寸为11~12μm,磨料真密度为4.6~5g/cm3,熔点为1890~2000℃,显微维氏硬度为19~20Gpa,堆积密度为1.90~2.30g/cm3,导热系数为18~25W/m·K。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附着力聚酯砂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涂覆复胶时,复胶胶料含有如下重量份的材料:60~100重量份的碳酸钙,100重量份的酚醛树脂,2.5~3.0重量份的散热材料,2~2.5重量份的导热材料,其中,所述酚醛树脂的固含量为60%~6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附着力聚酯砂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植砂之后、涂覆复胶之前进行预干燥时,其干燥温度为80~110℃,预干燥至最后的20%~50%时间内干燥温度达到110~115℃,干燥总时间为1~2h;在涂覆复胶之后进行主干燥时,其干燥温度为90~110℃,主干燥至最后的20%~50%时间内干燥温度达到115~120℃,干燥总时间为2~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远东砂轮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远东砂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174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