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76673.4 | 申请日: | 2013-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2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沈太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曦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K13/06;C08K9/10;C08K9/04;C08K3/28;C08K3/22;C08K3/04;C08J5/18;C01B31/02;B29B13/02;B29C41/24;B29C55/14;B29L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1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聚酯 薄膜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酯薄膜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复合型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酯薄膜(PET)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原料,采用挤出法制成厚片,再经双向拉伸制成的薄膜材料。同时,是一种高分子塑料薄膜,因其综合性能优良而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由于我国目前的生产量和技术水平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部分仍需依靠进口。是一种无色透明、有光泽的薄膜,机械性能优良,刚性、硬度及韧性高,耐穿刺,耐摩擦,耐高温和低温,耐化学药品性、耐油性、气密性和保香性良好,是常用的阻透性复合薄膜基材之一。但聚酯薄膜的价格较高,一般厚度为0.12mm,常用做蒸煮包装的外层材料,印刷性较好。更由于聚酯薄膜的复杂性和难判断,给海关的监管带来不少的困难。
根据生产聚酯薄膜所采用的原料和拉伸工艺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
(1)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简称BOPET),是利用有光料(也称大有光料,即是在原材料聚酯切片中不添加钛白粉,经过干燥、熔融、挤出、铸片和纵横拉伸的高档薄膜,用途广泛)。BOPET薄膜具有强度高、刚性好、透明、光泽度高等特点;无嗅、无味、无色、无毒、突出的强韧性;其拉伸强度是PC膜、尼龙膜的3倍,冲击强度是BOPP膜的3~5倍,有极好的耐磨性、耐折叠性、耐针孔性和抗撕裂性等;热收缩性极小,处于120度下,15分钟后仅收缩1.25%;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易进行真空镀铝,可以涂布PVDC,从而提高其热封性、阻隔性和印刷的附着力;BOPET还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优异的耐蒸煮性、耐低温冷冻性,良好的耐油性和耐化学品性等。BOPET薄膜除了硝基苯、氯仿、苯甲醇外,大多数化学品都不能使它溶解。不过,BOPET会受到强碱的侵蚀,使用时应注意。BOPET膜吸水率低,耐水性好,适宜包装含水量高的食品。
(2)单向拉伸聚酯薄膜(简称CPET),是利用半消光料(原材料聚酯切片中添加钛白粉),经过干燥、熔融、挤出、铸片和纵向拉伸的薄膜,在聚酯薄膜中的档次和价格最低,主要用于药品片剂包装。由于使用量较少,厂家较少大规模生产,大约占聚酯薄膜领域的5%左右,我国企业也较少进口,标准厚度有150μm。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型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复合型聚酯薄膜,由复合功能剂,PET切片和大有光PET切片组成,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成质量百分比为:
所述的PEN切片可由PBT切片替换。
所述的复合功能剂为胶囊结构,芯层为复合粉,囊层和芯层的厚度比为1:20;功能母粒的直径为0.4~4μm;
所述的复合功能剂为含有纳米氮化钛和纳米氧化锌的茶粉;
一种复合型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其采用双向拉伸工艺法进行生产,其具体工艺为:一复合功能剂的制备,二预结晶干燥,三熔融挤出,四铸片,五纵向拉伸及横向拉伸,七牵引,切片,电晕处理,收卷,检验,其特征在于,先将原料进行预结晶和干燥;熔融挤出将预结晶和干燥的PTT切片,PEN切片,大有光PET切片以及复合功能剂通过挤出机加热熔融并在挤出压力的推动下,将熔体均匀地输送到模头处铸片;铸片是将挤出系统输送来的均匀稳定的熔体通过模头流延在转动的急冷辊上,使之形成无定型的厚片;铸片进入纵拉机后,再进行纵向拉伸过程,铸片经过纵向拉伸后随即进入横向拉伸机进行拉幅操作,薄膜经过横向拉伸后便进入牵引收卷工序,最终得到复合型聚酯薄膜。
一:一种复合功能剂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原料预处理:
将茶渣在50℃下干燥2小时,得到处理后茶渣;
(2)炭化处理:
将步骤(1)得到的处理后茶渣,然后同时进行炭化,再得到改性粉;
所述的炭化工艺为采用石英管式炉进行分段炭化:以8℃/min的升温速率升至200℃,茶渣在200℃下炭化100min,然后以16℃/min的升温速率升至400℃,再在400℃炭化100min,最后以24℃/min的升温速率升至600℃,并在该温度下炭化处理2~3h;炭化后将所获产物在高能球磨机进行研磨,直至细粉状,即得到改性粉,改性粉的粒径为0.1~0.5μm;采用低温炭化,一方面节省成本,另外一方面保持茶炭的原有功能,可以作为吸附的载体发挥茶炭功效,炭化的温度过高和过长,将破坏茶炭的原有性能,这就是低温炭化的优点和长处;这也是不采用高温炭化的原因。
(3)老化改性:
将步骤(2)改性粉进行老化改性处理,得到复合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曦,未经陈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66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具有散热结构的便携式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