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生阳极体积密度的生阳极配方的实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71007.1 | 申请日: | 2013-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0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胡聪聪;罗英涛;黄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3/12 | 分类号: | C25C3/12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11028 | 代理人: | 李迎春;李子健 |
地址: | 10008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阳极 体积 密度 配方 实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提高生阳极体积密度的生阳极配方的实验方法,涉及一种为提高生阳极体积密度,确定生阳极最佳配方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铝电解阳极生产过程中,提高生阳极体积密度有助于提高阳极熟块的体积密度,进而提高其强度,降低电阻率,降低空气渗透率,改善空气和CO2反应性能,所以提高生坯体积密度可以提高阳极合格品、一级品率,减少阳极消耗,降低铝电解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主要通过调整干料配方,提高沥青加入量,改善成型条件提高生阳极密度,调整干料配方是一个重要的方式。以往生产中多是通过测定混合干料振实容重的试验得到干料振实容重最大时的理论配方,再根据理论配方计算出工作配方,采用工作配方配料,加入沥青后混捏、成型来生产生阳极。采用上述方法生产阳极时,干混均匀后,干料呈最紧密堆积状态,加入沥青混捏、成型后,根据胶料论可知,沥青包裹在粉料表面形成一沥青层,胶料的总体积大于粉料的体积,从而使最紧密堆积状态遭到破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阳极的体积密度。若要使加入沥青混捏均匀后,糊料仍保持最紧密堆积状态,则应该适当减少胶料的量,也就是要适当减少粉料及沥青加入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提高生阳极体积密度的生阳极配方的实验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提高生阳极体积密度的生阳极配方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采用测定均匀混合干料的振实容重的方法,得出最大振实容重时的干料配方,在该配方的基础上减少粉料量,即粉料占干料总重量的百分比为0.1-12%,得到若干配方1、2、3、4……,分别采用配方1、2、3、4……配料,分别加入12%-16%的沥青混捏均匀,然后在同一条件下成型,成型后测量生阳极体积密度,生阳极体积密度最大的配方X为能有效提高生阳极体积密度的配方,其X是配方1、2、3、4……中的一个。
本发明的一种提高生阳极体积密度的生阳极配方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减少粉料量后得到的若干配方1、2、3、4……由不少于3个粒级的煅后焦配成。
本发明的一种提高生阳极体积密度的生阳极配方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成型方式可以是振动成型或模压成型。
本发明的一种提高生阳极体积密度的生阳极配方的实验方法,采用测定均匀混合干料的振实容重的方法,得出最大振实容重时的干料配方,在该配方的基础上减少粉料量,从得到若干配方中选出生阳极体积密度最大的配方,为有效提高生阳极体积密度提供了保证。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提高生阳极体积密度的方法,采用测定均匀混合干料的振实容重的方法,得出最大振实容重时的干料配方,在该配方的基础上减少粉料量0.1-12%(粉料占干料总重量的百分比),得到若干配方1、2、3、4……,分别采用配方1、2、3、4……配料,加入12-16%的沥青混捏均匀,然后在同一条件下成型,成型后测量生阳极体积密度,生阳极体积密度最大的配方X(X是配方1、2、3、4……中的一个)就是能有效提高生阳极体积密度的配方。
实施例1
采用某种煅后焦,通过测定混合干料的振实容重的方法,得出最大振实容重时的干料配方,该配方中粉料量为40%。在该配方的基础上分别减少粉料量0.1%、3%、6%、9%、12%(粉料占干料总重量的百分比),得到配方1、2、3、4、5,分别采用配方1、2、3、4、5配料,分别加入16%、15.4%、14.8%、14.2%、13.6%的沥青混捏均匀,然后在同一条件下成型,成型后测量生阳极体积密度,配方1、2、3、4、5对应的生坯体积密度分别为1.62g·cm-3、1.64g·cm-3、1.67g·cm-3、1.62g·cm-3、1.57g·cm-3,因此配方3为较好的配方。
实施例2
采用某种煅后焦,通过测定混合干料的振实容重的方法,得出最大振实容重时的干料配方,该配方中粉料量为33%。在该配方的基础上分别减少粉料量0.1%、3%、6%、9%、12%(粉料占干料总重量的百分比),得到配方1、2、3、4、5,分别采用配方1、2、3、4、5配料,分别加入14.4%、13.8%、13.2%、12.6%、12%的沥青混捏均匀,然后在同一条件下成型,成型后测量生阳极体积密度,配方1、2、3、4、5对应的生坯体积密度分别为1.62g·cm-3、1.64g·cm-3、1.66g·cm-3、1.63g·cm-3、1.58g·cm-3,因此配方3为较好的配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10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