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缸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66245.3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5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王英杰;杨林强;陈亮;张应兵;欧阳彩云;姚巍;邹凯;朱浩杰;徐立强;刘俊;崔宁;叶志伟;穆芳影;黄海波;陈永祥;张亚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24 | 分类号: | F02F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缸盖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发动机缸盖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轿车的发展趋势都是一款发动机匹配多款车型,但是每款轿车的布置不同,发动机舱的结构也不同。为了适应这些不同,发动机往往需要做一些安装倾角的变化。但是这些倾角的变化会对发动机缸盖上的回油结构造成影响。这导致发动机的通用性大大降低。
如图1至图3所示,现在的缸盖大多利用缸盖螺栓过孔(1)作为凸轮轴室油腔(2)的回油孔和通气孔。缸盖螺栓过孔的直径大于缸盖螺栓的直径,缸盖螺栓过孔兼有回油和通气的作用。
由于回油孔和通气孔没有区分开,如果凸轮轴室油腔在回油的同时如果有窜气的话,会造成回油不畅。并且由于缸盖螺栓孔的大部分都不是在凸轮轴室油腔的最低点,也会造成回油不干净。
因为汽油机缸盖经常将火花塞孔(3)布置在缸盖靠中间位置,导致缸盖中间部位镂空,而旁边又有凸轮轴支撑座(4),而凸轮轴支撑座的壁厚又较薄,这回导致缸盖的强度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缸盖,该缸盖具有独立的回油孔和通气孔;回油孔位于凸轮轴室油腔的最低点,可有效的解决缸盖凸轮轴室回油不畅和回油不净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缸盖结构,包括有缸盖本体,所述缸盖本体上设置有进气道、排气道、燃烧室和凸轮轴室;所述凸轮轴室底部平面沿进气方向与水平方向有一个夹角;在凸轮轴室底部平面较低的进气侧设置有主回油孔;在凸轮轴室底部平面较高的排气侧设置有通气孔。
所述主回油孔附近设置有缸盖螺栓孔,在缸盖螺栓孔与主回油孔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辅助回油孔。
所述凸轮轴室底部平面沿进气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大于40度。
所述凸轮轴室中还设置有凸轮轴支座和火花塞安装座;所述火花塞安装座旁设置有螺栓搭子。
所述火花塞安装座将排气凸轮轴支座和进气凸轮轴支座连接为一体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缸盖凸轮轴室底面具有一定的倾角,在凸轮轴室底面较低端设有独立的回油孔,较高端设计有独立的通气孔,可保证发动机在向进气侧或排气侧倾斜一定角度时,回油孔始终位于缸盖凸轮轴室的最低点,通气孔始终位于缸盖凸轮轴室的最高点。可保证缸盖凸轮轴室油腔的机油顺利、完全的回到油底壳,同时还可保证凸轮轴室的通气性。
本发明所提供的缸盖,缸盖的中间设有火花塞安装支座,可将进排气侧的凸轮轴安装支座连接为一体,有效的增加了缸盖的强度。同时火花塞安装支座旁还设有螺栓孔,可以用来固定缸盖护罩,有效的降低缸盖护罩的振动和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气缸盖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1-A1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2-A2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气缸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气缸盖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M-M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的K-K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缸盖的外形结构同现有技术没有改进,并且在本申请中,不涉及到缸盖内的冷却水通道,机油通道也不在本申请涉及的范围内,也就是说,本申请的所有技术方案仅涉及凸轮轴室附近范围的技术方案的改进。
参考图4至图7所示,一种发动机缸盖,包括缸盖本体(10),缸盖本体上有进气道、排气道、燃烧室和凸轮轴室(11)。如图6所示,凸轮轴室底部平面沿进排气方向与水平方向有一个夹角α,夹角不大于40度,优选为15度-25度。
凸轮轴室底部平面较低的进气侧设计有主回油孔(12),在凸轮轴室底部平面较高的排气侧设计有通气孔(13)。回油孔附近设有缸盖螺栓孔(14),缸盖螺栓孔的另一侧设有辅助回油孔(15)。
发动机安装时,无论发动机向进气侧或排气侧倾斜最大α,主回油孔始终处于凸轮轴室的最低点,可保证凸轮轴室油腔的机油能顺利回到油底壳;通气孔始终位于凸轮轴室最高点,可保持通气孔畅通。而缸盖螺栓搭子另一侧的机油可通过辅助回油孔回到油底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62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卤代烷化合物生产过程中避免副产物生成的方法
- 下一篇:水凝胶形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