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模块DNA文库及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质粒的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59979.9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54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吴昭;孙文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斯丹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66 | 分类号: | C12N15/66;C40B40/08;C40B50/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7 | 代理人: | 吴瑾瑜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 dna 文库 转录 激活 效应 因子 核酸酶 质粒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TALE连接单元库、包含该TALE连接单元库中所有TALE连接单元的DNA文库以及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质粒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按照人类的意愿对基因组进行定向靶向修饰一直是许多科学家的梦想。在内源的基因组上特异地删除或加入我们需要的序列,一方面可以构建出各种动物模型用于生物学基础研究和疾病机理研究,另一方面可以生产动物反应器用以廉价生产我们需要的又很难从其他途径得到的生物组分。人们一直没有找到简单高效的方法对基因组进行基因组靶向修饰。传统的基因打靶技术依赖于细胞内自然发生的同源染色体随机交换,其打靶效率非常低,通常只有10-6-10-8,这种打靶方法只在小鼠中得到了广泛了应用,而在其他模式动物及大型哺乳动物中都因效率太低而得不到广泛应用。
2009年两个研究组发现植物病原体Xanthomonas中的一种可以调节植物基因表达的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TALE)表现出DNA结合特异性,而其识别密码具有模块化和简单化的特点,为科学家们开发出更简易的新型基因组靶向修饰技术带来了新希望。
TALE与Fok1融合后即形成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TALEs由数十个特异性识别DNA的串联“蛋白模块”和两侧的N-末端及C-末端序列组成。每个“蛋白模块”包含34个氨基酸,第12和13位残基是靶向识别的关键位点,被称作重复可变的di-residues(RVDs)位点。
实践中,TALEN技术大大提高了基因打靶效率,应用范围和可操作性,但如何把十几个高度重复的DNA的识别模块组装起来成为了TALEN广泛应用的一个限制因素。研究者们在怎样制作TALEN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有的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有的采用两步分子克隆的方法,也有的采用一步分子克隆的方法。但都有各自的缺陷,因为需合成的DNA高度重复的序列化学合成非常困难,成本也非常高;两步法因为需两步连接所以材料成本、时间成本、测序成本都较高;现在公开的唯一一个可一步连接的方法最多只能连接14个识别模块,而自然界中常见的识别模块的长度为12-23,在实际应用中很多情况需要大于14个识别模块的TALEN,14个片段长度的限制不止影响此种方法应用,而且不利于TALEN特异性的提高,并且因其需要酶切,纯化,再连接造成操作繁琐,工艺流程复杂,酶切纯化后的DNA保存困难,特别是单链的尾巴容易降解。
以前有研究者用单模块连接TALEN,如连接18个识别模块,一个反应连接18个片段难度非常大,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人能实现;以前也有建立在双模块基础上的研究,但其只能连接14个识别模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TALE)连接单元库,利用该连接单元库可以连接19个以上的识别模块。
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上述连接单元库,连接TALENs识别模块的方法。
技术方案为:
I.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质粒的构建方法,包括连接TALENs识别模块的连接,步骤包括:
(1)根据所需识别目的基因靶序列的碱基序列,从多模块单元库中选择对应的连接单元;
所述的多模块单元库包括包括16组×n个双碱基连接单元和4组×m个单碱基识别连接单元,同一组的所有双碱基连接单元或单碱基连接单元两端粘性末端的序列互不相同;所需识别的碱基序列长度为2*n+2-m至2*n+1;优选的,n=10-15,m=3-9;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式中,n=12,m=7;
所述的单碱基连接单元为识别一个碱基的单碱基识别模块及两端经二类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形成的第一粘性末端和第二粘性末端;任意两组单碱基连接单元的粘性末端碱基序列一一对应相同;对单碱基连接单元进行顺序编号,第k个单碱基连接单元I的第二粘性末端与第k+1个单碱基连接单元I的第一粘性末端互补,1≤k≤m-1。所述的单碱基识别模块为编码SEQ ID No.1~4所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斯丹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斯丹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99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