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大型搅拌槽搅拌性能的方法及搅拌桨叶在审
| 申请号: | 201310640526.1 | 申请日: | 2013-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9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15/00 | 分类号: | B01F15/00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 地址: | 55008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大型 搅拌 性能 方法 桨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大型搅拌槽搅拌性能的方法及搅拌桨叶,属于搅拌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氧化铝生产中,机械搅拌的目的是既要满足料浆充分的混合悬浮又不能破坏铝酸钠晶粒,这就对氧化铝生产中的搅拌桨叶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搅拌过程达到充分湍流状态,又不希望搅拌过于激烈破坏晶粒。传统的机械搅拌桨叶只能将整个槽内流场分为内外两个流场,在旋转过程中形成内提外压的流体循环来实现搅拌要求。然而随着搅拌槽直径放大,该种搅拌桨叶的搅拌效果却见一般。按照常规的做法,当搅拌槽直径放大后,同时也将搅拌桨叶等比例放大。这种传统的放大方式,内桨搅拌区域的桨叶形成的流体循环形式单一,不能充分湍动内桨中心区域流体,使得中心滞留区和底部沉积区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大型搅拌槽搅拌性能的方法及搅拌桨叶,使大型搅拌槽内的浆液既可满足料浆充分的混合悬浮又不破坏铝酸钠晶粒。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大型搅拌槽搅拌性能的方法,该方法是在翼杆上设置三个角度不同形状不同的浆叶,将搅拌槽内的流场由内向外分为内压,中提,外压的三向流体循环;使搅拌槽内固液悬浮状态混合的更充分,减小搅拌槽内主轴中心滞留区域和底部沉积区域。
前述方法中,所述主轴转动时,通过外浆和内浆向下压迫搅拌槽内的浆液,通过中浆将搅拌槽内的浆液向上翻动,使搅拌槽中心和边缘的浆液向下,搅拌槽中部的浆液向上翻动形成三向流体循环。
根据前述方法构成的搅拌桨叶,包括主轴,主轴两侧焊接有翼杆;翼杆一端与主轴焊接,翼杆另一端焊接有外浆,翼杆中部焊接有中浆,翼杆靠近主轴处焊接有内浆。
前述搅拌桨叶中,所述翼杆向下倾斜与主轴两侧焊接。
前述搅拌桨叶中,所述外浆、中浆和内浆的迎角不同,外浆和内浆的迎角为正角度;中浆的迎角为负角度。
前述搅拌桨叶中,所述外浆的形状为U形,所述中浆和内浆的形状为板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搅拌浆液的浆叶分为三段,以满足大型搅拌槽的搅拌需要,对于桨叶的制造加工各方面的精度都很容易保证,运输也方便很多;其次,通过调整内桨和中桨的安装角度,将原有的整体内外双向流体循环分为内压,中提,外压的三向流体循环;使得槽体固液悬浮状态较传统型更充分,主轴中心滞留区域和底部沉积区域明显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主轴,2-翼杆,3-外浆,4-中浆,5-内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一种提高大型搅拌槽搅拌性能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是在翼杆上设置三个角度不同形状不同的浆叶,将搅拌槽内的流场由内向外分为内压,中提,外压的三向流体循环;使搅拌槽内固液悬浮状态混合的更充分,减小搅拌槽内主轴中心滞留区域和底部沉积区域。主轴转动时,通过外浆和内浆向下压迫搅拌槽内的浆液,通过中浆将搅拌槽内的浆液向上翻动,使搅拌槽中心和边缘的浆液向下,搅拌槽中部的浆液向上翻动形成三向流体循环。
根据前述方法构成的搅拌桨叶,如图1所示。包括主轴1,主轴1两侧焊接有翼杆2;翼杆2一端与主轴1焊接,翼杆2另一端焊接有外浆3,翼杆2中部焊接有中浆4,翼杆2靠近主轴1处焊接有内浆5。翼杆2向下倾斜与主轴1两侧焊接。外浆3、中浆4和内浆5的迎角不同,外浆3和内浆5的迎角为正角度;中浆4的迎角为负角度。外浆3的形状为U形,所述中浆4和内浆5的形状为板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05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