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绞盘内齿环精锻塑性成型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639571.5 | 申请日: | 2013-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4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太良;万永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威鹰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5/14 | 分类号: | B23P15/14;B21K1/30 |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 地址: | 2257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绞盘 内齿环精锻 塑性 成型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件锻压成型技术领域,涉及内齿环生产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起重设备绞盘内齿环采用温冷联合锻造成型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起重设备绞盘内齿环是传递变载荷,大扭矩的一个重要部件,对其制造精度及齿面强度要求很高,在制造过程中工序复杂,加工难度大,尤其是齿形、齿距、齿轮精度比较难以控制,这种齿环一般的加工方法是:断料→加热→热锻→碾环→机加工成品。例如一种绞盘内齿环,包括装配端1和内齿圈2,所述的装配端1和内齿圈2之间还设有结合部4,装配端1、结合部4和内齿圈2为整体结构,装配端1的定位内腔具有与装配体相互配合的凸凹几何形状,所述的装配端1的定位内腔为环形装配端内壁均布有四个凸起3,内齿圈2的齿顶内径小于环形装配端内径并且大于对应凸起3顶端内径,结合部4内径小于内齿圈2的齿顶内径,由于内齿圈2的齿顶内径小于环形装配端内径并且大于对应凸起3顶端内径,这给锻造加工增加了难度,无法贯通挤压。加工中心机床铣削加工,采用传统的插齿加工成形内齿,内齿环强度低,易出现齿损现象,严重不足的是铣削加工和逐个插齿加工成形内齿工艺效率很低,难以实现批量生产,用此工艺生产内齿环精度差,报废率比较高质量难以保证,且刀具价格昂贵,劳动生产率低,切削加工也浪费了金属材料,生产成本高且周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铣削加工和插齿加工成形内齿工艺制造起重设备绞盘内齿环的不足,主要解决现有传统加工工艺,机床设备投入较多,切削加工浪费了金属材料,制造精度及齿面强度低、生产周期长,加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采用温冷精锻复合塑性成型技术,制造精度及齿面强度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尤其是经挤压产品质量稳定,综合机械性能高,能满足起重设备绞盘使用要求的绞盘内齿环精锻塑性成型工艺。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绞盘内齿环精锻塑性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①温锻塑性成型:将实心圆柱形金属坯料加热至锻造温度,模锻出两端面内陷共底各自成盲孔结构的装配端和预留挤压内齿坯料,所述的装配端的定位内腔具有与装配体相互配合的凸凹几何形状,预留挤压内齿坯料内径小于装配端定位内腔的最大内径,并且大于装配端定位内腔的最小内径;
②机加工去底:按预留挤压内齿坯料内径机床加工去除装配端和预留挤压内齿坯料盲孔结构共同的底,形成通孔结构,底所对应的部分称为装配端和预留挤压内齿坯料的结合部;
③冷锻塑性成型:在冷锻成型凹模中,利用齿形模将预留挤压内齿坯料内壁或预留挤压内齿坯料和结合部的内壁模锻出内齿齿形即形成内齿圈。
所述的温锻塑性成型包括a、断料,b、制坯抛丸,c、涂层,d、加热镦粗,e、温锻成型。
所述的冷锻塑性成型包括a、退火,b、抛丸,c、磷皂化处理,d、冷锻成型内齿齿形。
所述的涂层步骤:将制坯抛丸后的金属棒材加热至200-220℃,稀石墨表面涂层;所述的加热镦粗步骤:将上述涂层好的坯料,加热至910-950℃放入镦粗模具进行镦粗挤压,所述的加热镦粗步骤可以是一次镦粗也可以是多次镦粗;所述的温锻成型步骤:坯料温度760-810℃,模具预热温度为190-210℃时,一次温锻成型。
所述的退火步骤:井式炉内加热至670-690℃作退火处理。
冷锻塑性成型后还进行渗氮处理步骤:表面渗氮厚度0.15-0.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威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威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95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