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冷轧电感式对中检测器稳定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37196.0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59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邹凤欣;高增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7/312 | 分类号: | G01B7/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10007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冷轧 电感 检测器 稳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电子、电磁学一体化检测领域,尤其涉及在冷轧带钢生产线对中检测过程中,一种提高冷轧电感式对中检测器稳定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冷轧带钢连续生产线中,加工的带钢在运送过程中易偏离机组中心线,降低了产品质量,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因此实际生产中常采用对中检测方法对带材的跑偏进行控制。电感式对中检测(又称纠偏测量)不受外界恶劣环境的影响,广泛应用在冷轧带钢生产线中。
电感式对中检测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如图3所示,电感式对中检测器的核心为电感式传感器,具体包括两个电感式传感器,每个电感式传感器均包括一个发射线圈和一个接收线圈,所述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以待检测的带钢为中心对称设置。当发射线圈中通过可控的正弦交变电压时,在发射线圈的周围产生一交变的磁场,对应的在接收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带钢对中检测时,若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有带钢通过,在接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线圈内带钢的宽度变化量和厚度成反比。例如,当带钢处于中间位置时,两边接收线圈输出相同;当带钢向左跑偏时,左侧接收线圈的输出信号减小,右侧接收线圈的输出信号增加。这两个信号经处理后送往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完成带钢的对中调整。
根据电磁学的集肤效应和集肤深度理论,频率越低集肤效应影响越小,肌肤深度渗透越显著。经调研发现,电感式对中检测器对于厚度在0.5~1.5mm带钢,当带钢发生倾斜及弹跳的情况下测量误差并不明显,但对于小于等于0.5mm薄带钢,在带钢发生倾斜及弹跳和厚度变化的情况下,测量误差变化很明显。
在实际应用中,目前的电感式对中测量系统的励磁频率大都在中频或20KHZ以内,集肤深度渗透层面较深。由于开卷和卷取时带钢的倾斜会引起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带钢的厚度和宽度变化(如图1所示),或者由于带钢弹跳会产生发射线圈、接收线圈与带钢之间距离的变化(如图2所示),这些变化都将引起电感式对中检测器的测量误差和示值读数不稳。尤其是对于薄带钢(例如0.1~0.5mm)的对中检测,测量误差变化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提高冷轧电感式对中检测器稳定度的方法,提高了带钢生产线上电感式对中检测器的稳定度,有效克服由于带钢弹跳或倾斜等厚度变化而引起电感式对中检测器的测量误差和示值读数不稳。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冷轧电感式对中检测器稳定度的方法,根据集肤效应和肌肤深度理论,使用300KHz以上频率的正弦波电压对电感式对中检测器的发射线圈进行励磁;
在厚度小于等于0.5mm的带钢对中检测时,所述发射线圈发出高频磁场在带钢表面产生集肤效应,场量集中在所述带钢的表面,不会渗透穿过带钢;使得当所述带钢发生弹跳、倾斜而引起厚度变化时,所述高频磁场不会穿过带钢而被电感式对中检测器的接收线圈接收。
其中,所述使用300KHz以上频率的正弦波电压对电感式对中检测器的发射线圈进行励磁,具体为:
使用300-350KHZ频率的正弦波电压对电感式对中检测器的发射线圈进行励磁。
其中,所述使用300KHz以上频率的正弦波电压对电感式对中检测器的发射线圈进行励磁,具体为:
将电感式对中检测器的两电压输入端分别连接可输出300KHZ以上频率的正弦波电压的电源装置的两输出端,以使电感式对中检测器的发射线圈两端的励磁频率达到300KHZ以上。
其中,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用于输出频率3000KHZ以上的正弦波电压的信号发生器、用于对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波电压进行放大的功率放大电路、以及用于调节所述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的反馈调节放大电路;
所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反馈调节放大电路的两输入端分别连接功率放大电路的两输出端,反馈调节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功率放大电路的两输出端分别连接电源装置的两电压输出端;
所述功率放大电路在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的电压差驱动作用下输出频率为3000KHZ以上的正弦波电压。
其中,所述信号发生器包括:电阻R0-R7、电容C1、C2、F1、F2、放大器A1、二极管D1和场效应管N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71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