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车站基坑逆做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636448.8 | 申请日: | 2013-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3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 发明(设计)人: | 魏玉省;李芳;张先锋;朱世友;吕剑英;宋仪;彭柳松;费曼利;胡防洪;谭宁波;贺维国;姜宝臣;丁远见;赵正蓉;刘召刚;杜玲;魏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李海波;高文龙 |
| 地址: | 300133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车站 基坑 支护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基坑工程领域中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具体是指一种地铁车站基坑逆做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铁车站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前,基坑范围内的地下管线一般已经改迁到基坑外,其支护结构地下连续墙、钻孔桩、挖孔桩等能连续施工,形成周圈封闭的支护结构。若车站基坑范围内有重要地下管线不能迁改和移动的,管线下常规的地下连续墙、钻孔桩等支护结构均不能施工,基坑支护结构将不能封闭。
目前车站基坑支护结构一般施工顺序如下:
场地施工围挡、交通疏解。
地下管线迁改。
施工导墙。
支护结构成槽或成孔。
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
基坑开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地铁车站基坑逆做支护结构,在地铁工程或市政工程等基坑范围内有重要的、不能迁改和移动的地下管线,管线下方的基坑支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不能施工时,均可以采用该逆做支护结构,且这种结构能与两侧的结构做到无缝连接,受力可靠、基坑不漏水。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地铁车站基坑逆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护结构包括水平型钢、竖向连接钢筋、钢筋网、喷射混凝土以及连续墙的接头工字钢,所述水平型钢水平设置在基坑内,所述的水平型钢为至少一层,多层水平型钢沿着竖向方向设置,水平型钢的两端分别与位于两侧的连续墙的接头工字钢相焊接,所述的竖向连接钢筋为竖向设置的至少一层,竖向连接钢筋的层数与水平型钢的层数相同,每一层竖向连接钢筋均为多根,多根竖向连接钢筋均设置在水平型钢的内侧,位于最上层的竖向连接钢筋的顶端预埋在连续墙的冠梁内,底端与水平型钢相焊接,下层的竖向连接钢筋的顶端与上层的竖向连接钢筋相连接,底端与水平型钢相焊接,所述钢筋网为多根钢筋纵横交错形成的网格结构,所述钢筋网设置在竖向连接钢筋的内侧,并且与竖向连接钢筋相焊接,所述水平型钢、竖向连接钢筋和钢筋网形成的空间范围内用所述的喷射混凝土填充,形成高强度的、能够承载水平力的型钢混凝土结构,所述的型钢混凝土结构与位于顶端的冠梁以及位于两侧的连续墙无缝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保证基坑受力可靠且不漏水,并且无需改迁或移动施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
本发明中,所述冠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本发明中,所述每层水平型钢均由相邻的两榀型钢组成。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上述地铁车站基坑逆做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操作简单,且安全可靠。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地铁车站基坑逆做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地铁车站基坑范围内的地下管线的下方开挖具有一定深度的基坑,在基坑内侧喷射一层混凝土,架设冠梁,冠梁的钢筋与两侧连续墙的接头工字钢相焊接,所述冠梁的顶端还与水平设置的用于承托地下管线的管线托板固定相连接;
(2)、在基坑内水平设置水平型钢,水平型钢的两端分别与连续墙的接头工字钢相焊接;
(3)、在水平型钢的内侧竖直设置多根竖向连接钢筋,竖向连接钢筋的顶端与冠梁相连接,预埋在冠梁内,竖向连接钢筋的底端与水平型钢相焊接;
(4)、在竖向连接钢筋的内侧焊接钢筋网,该钢筋网为多根钢筋纵横交错形成的网格结构;
(5)、在水平型钢、竖向连接钢筋和钢筋网所形成的空间范围内用所述的喷射混凝土填充,形成高强度的、能够承载水平力的型钢混凝土结构,所述的型钢混凝土结构与位于顶端的冠梁以及位于两侧的连续墙无缝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保证基坑受力可靠且不漏水,并且无需改迁或移动施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
本发明中,该方法还包括步骤(6)、再向下依次按照一定深度开挖基坑,重复上述步骤(2)至步骤(5)的施工过程,从上到下开挖、支护直到基坑底,直到满足设计要求,逆做完成全部支护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管线下能够施工,施工占用空间小。
易于两侧结构连接。
支护结构满足受力要求。
结构能够止水。
施工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逆做支护结构实施例一的立面布置图;
图2为本发明逆做支护结构实施例一的平面布置图;
图3为图2去除地下管线后实施例一的平面布置图;
图4为本发明逆做支护结构实施例二的立面布置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64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