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转向控制方法和智能转向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634478.5 | 申请日: | 2013-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1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宁;关帅;王海林;刘强;杨安志;吴成明;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6/00 | 分类号: | B62D6/00;B62D109/00;B62D113/00;B62D13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郭海彬;范晓斌 |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转向 控制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智能转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速度检测步骤(100):检测制动踏板动作的第一加速度或油门踏板动作的第二加速度;
转向步骤(200):在所述第一加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或所述第二加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转向系统自动转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转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步骤(200)具体包括:
障碍物检测步骤(210):检测前方的障碍物的障碍参数;所述障碍参数包括移动方向、移动速度和/或相对于车体的位置;
转向参数确定步骤(220):根据所述障碍参数确定转向参数;所述转向参数包括转向方向,或包括转向方向和转向角度值;
第一执行步骤(230):所述转向系统按照所述转向方向和第一预设转角值自动转向;或,所述转向系统按照所述转向方向和所述转向角度值自动转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转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障碍物检测步骤(210)之前还包括:
转向趋势检测步骤(201):在所述第一加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或所述第二加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检测是否有转向趋势;在有所述转向趋势的情况下,进入第二执行步骤(240),否则进入所述障碍物检测步骤(210);
所述第二执行步骤(240):所述转向系统按照所述转向趋势所在的方向和第二预设转角值自动转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智能转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速度检测步骤(100)之后还包括:
自动刹车步骤(160):在所述第一加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或所述第二加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按照预定刹车压力自动刹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转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自动刹车步骤(160)之前和所述加速度检测步骤(100)之后还包括:
档位消除步骤(140):在所述第一加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或所述第二加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自动调整档位为空挡或者自动使离合器分离。
6.一种智能转向装置,包括转向系统(8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速度传感器(60),用于检测制动踏板动作的第一加速度或油门踏板动作的第二加速度;
控制器(70):用于在所述第一加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或所述第二加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转向系统(80)转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障碍物检测装置(71),用于检测前方的障碍物的障碍参数;所述障碍参数包括移动方向、移动速度和/或相对于车体的位置;
所述控制器(70)还用于:根据所述障碍参数确定转向参数,所述转向参数包括转向方向或包括转向方向和转向角度值;控制所述转向系统(80)按照所述转向方向和第一预设转角值转向,或,控制所述转向系统(80)按照所述转向方向和所述转向角度值转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方向盘转角传感器(72),用于检测是否有转向趋势;
所述控制器(70)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加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或所述第二加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启动所述方向盘转角传感器(72);在有所述转向趋势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转向系统(80)按照所述转向趋势所在的方向和第二预设转角值转向,否则启动所述障碍物检测装置(71)。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智能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自动刹车装置(73),用于按照预定刹车压力刹车;
档位消除装置(74),用于调整档位为空挡或者使离合器分离;
所述控制器(70)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加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或所述第二加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启动所述档位消除装置(74)和/或所述自动刹车装置(7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障碍物检测装置(71)为雷达,设置在车辆的前保险杠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447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车身与副车架安装结构
-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材料的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