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加预处理固态发酵油料作物辅助冷榨提油的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30696.1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7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江连洲;徐速;蔺健学;于殿宇;李杨;王中江;齐宝坤;孙慧;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1B1/06 | 分类号: | C11B1/06;C11B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处理 固态 发酵 油料作物 辅助 冷榨提油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料作物冷榨提油的预处理工艺领域,旨在通过固态发酵流加预处理工艺,提高微生物所产纤维素酶与蛋白酶能力,以进一步提升生物法处理油料作物的破壁效率,提升固态发酵预处理油料的工艺效果,进而提高冷榨提油工艺的出油率,弥补冷榨提油出油率低的缺陷,为油料作物冷榨提油开辟新工艺。
背景技术
固态发酵是指利用自然底物做碳源及能源,或利用惰性底物做固体支持物,其体系无水或接近于无水的任何发酵过程。固态发酵相对于液体大规模深层发酵具有其本身的优点,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中,许多小分子产品水溶性低,发酵液中含量多在10%上下,许多高价值大分子浓度更低,有些甚至低于1%,因此为获取产品,产生了大量的废液,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而固态发酵则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由于产品不需水相溶解获得,高价值产物多数完全保留在发酵后的基质中,大大提高产物获取效率,且没有废水的排放,对环境污染破环很小,达到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目的,由于微生物的转化作用,还可以将某些不易于人体消化吸收的低价值蛋白转化为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菌体蛋白,近年来受到食品行业的广泛关注。与其他培养方式相比,固态发酵具有培养基简单且来源广泛,投资少,能耗低,技术较简单;产物的产率较高,不需要废水处理,环境污染较少,后处理加工方便等优点。
补料分批发酵也被称为半连续发酵、半连续培养或者流加发酵,它是以分批培养为基础,间断性或连续性的向发酵基质中补充营养物质的发酵方式。流加发酵方式有着较长的的应用历史,并且趋于完善,早在20世纪初,人们在应用酵母培养基培养菌体的过程中就发现,尽管麦芽汁可以促进菌体的生长繁殖,但如果含量过高,则会起到相反的抑制菌体的作用,这是由于菌体生长过旺,氧气供给难以满足菌体生长需求,导致供氧不足,进而转为厌氧发酵生成乙醇,使菌体产量降低。而采用麦芽汁浓度较低的培养基又无法保证菌体生长的营养物质供应,同样造成菌体产量不足,流加的培养方式随即应运而生。
流加发酵采用营养物质初始浓度低,某些营养物质不十分丰富的培养基培养微生物,使得菌体初始生长不至太过旺盛,在发酵过程中,不断补加菌体生长的营养物质,通过这一构想的实践,大大提高了当时酵母的产量,阻止厌氧发酵产生乙醇,这种工艺虽然降低了菌体的生长速率,但使得细胞得率得到了提升。流加发酵工艺现在已经在发酵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单细胞蛋白、氨基酸、酶制剂、有机酸等的生产,几乎涵盖了整个发酵行业。
与简单的分批发酵相比,低基质浓度的流加发酵有着明显的生产优势,它可以避免微生物由于迅速消耗碳源、氮源形成的阻遏效应,使菌体保持在适宜的生长浓度,不至于产生供氧矛盾,并且可以防止培养基中的有毒代谢物累积毒害菌体,造成代谢阻遏,与普通的连续发酵相比,对生产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大大延长了细胞的对数生长期,不会产生菌体老化衰变等问题,是当前发酵工业中的重要技术手段,是获得高品质产品的重要工艺方式。
冷榨提油是当前一种高品质市售油的生产工艺,即与传统热榨方式不同,压榨前,油料不需经过高温蒸炒等处理,以略高于常温的温度作为入榨温度,并且在压榨过程中的压榨温度也相对较低进行的物理方式提油的油脂制取工艺。
通过冷榨工艺方式生产出的油具有较高的品质,完整的保存了油料中所含有的生理活性物质,如生育酚、异黄酮、以及植物甾醇等有效物质,由于这些生理活性物质许多都具有一定的热敏性,所以,只有采取冷榨工艺才能将其充分保留,与此同时,冷榨工艺还有效的避免了高温压榨工艺中,由于蛋白、糖类、脂类变性所产生的有害物质,更有利于人体健康,油脂加工后的蛋白质由于变性程度较小,也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近年来相关报道显示,经冷榨处理的油,仅含有微量的磷与游离脂肪酸,色泽较浅,具有特殊的风味,气味柔和等优点,由于磷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很低,初榨的毛油基本无需经过脱胶中和等处理就已经可以达到食用油的标准,这也减少了与化学试剂的接触,进一步保证了油脂的绿色天然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06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穿着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透明聚烯烃薄膜母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