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配管用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26259.2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2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金基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M.I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张良 |
地址: | 韩国忠清***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管用 夹具 | ||
1.一种真空配管用夹具,用于使第一配管的第一突缘与第二配管的第二突缘以隔着中心环相接触的状态能够分离地进行固定,其特征在于,
包括:
半圆形的第一夹具,沿着内径形成上述第一突缘和第二突缘的第一插入槽,
半圆形的第二夹具,沿着内径形成上述第一突缘和第二突缘的第二插入槽,
连杆,两端能够转动地与上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的自由端铰链结合,
锁紧部件,一端与上述第一夹具铰链结合,而另一端能够分离地与第二夹具相结合,以及
一个以上的辅助固定部件,在上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的外周面的一侧贯通形成出入孔,上述辅助固定部件能够通过上述出入孔出入;
上述锁紧部件包括螺栓部和螺母部,上述螺栓部的一端能够转动地与上述第一夹具铰链结合,且上述螺栓部在外周面形成螺纹,并能够分离地与上述第二夹具的固定台阶部相结合,上述螺母部沿内径的长度方向贯通形成螺纹孔,以与上述螺栓部的外周面螺纹结合,且上述螺母部能够分离地与上述第二夹具的固定槽相结合;
在上述螺母部的外周面形成第一齿轮部,在位于与上述第一齿轮部相应的位置的第二夹具形成工作室,在上述工作室还设有上述螺母部的防松脱部件,在第二夹具的侧壁以与上述工作室相连通的方式形成垂直引导孔,在上述第二夹具的自由端形成具有固定槽的固定台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配管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插入槽和第二插入槽的两侧内壁形成一个以上的接触缓冲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配管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夹具,从上述固定台阶部起连续形成防脱离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配管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的出入孔形成母螺纹,上述辅助固定部件形成有公螺纹,以能够与上述出入孔进行螺纹结合,在上述辅助固定部件的前端设有橡胶材质的缓冲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配管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螺栓部结合有两侧具有垫圈的第一弹簧,使得上述螺母部能够在上述第二夹具的固定槽被弹性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配管用夹具,其特征在于,上述螺栓部的一端呈六角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配管用夹具,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保护托架,该保护托架的一端能够转动地与上述第一夹具的自由端铰链结合,而另一端能够分离地与第二夹具结合,用于防止上述第一弹簧及垫圈向外部露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真空配管用夹具,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护托架由透明的塑料材质形成,以能够从外部确认上述第一弹簧和垫圈的结合状态和松脱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配管用夹具,其特征在于,上述防松脱部件包括防逆向旋转件和第二弹簧,卡定突起以依次与上述螺母部的第一齿轮部相接触的方式向上述防逆向旋转件的一侧突起,且上述防逆向旋转件的一端能够在垂直引导孔内上下转动地在上述工作室的内部铰链结合,上述第二弹簧设在工作室内,始终向上述防逆向旋转件的铰链结合的部位推动上述防逆向旋转件,来与上述螺母部的第一齿轮部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真空配管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夹具设有朝向上述工作室的方向进行前进、后退工作的球塞,当上述螺母部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上述球塞成为从上述防逆向旋转件分隔的状态,而当上述螺母部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上述球塞按压上述防逆向旋转件以防止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真空配管用夹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球塞包括:
球塞本体,与上述连杆水平,能够前进、后退地与第二夹具进行螺纹结合,在该球塞本体的内部部分地形成螺纹;
第三弹簧,插入于上述球塞本体的内部;以及
固定球,借助上述第三弹簧的弹力按压上述防逆向旋转件将其固定以防止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配管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对上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中的一个夹具进行激光打标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配管用夹具,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杆设有多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M.I株式会社,未经M.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625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