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附件机匣冲洗、油封试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26122.7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6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刘玫;龚弋飞;迟艳;鞠凤;王凤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3/02 | 分类号: | B08B3/02;B08B1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附件 冲洗 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附件机匣冲洗、油封试验器。
背景技术
通常发动机附件机匣只在装配前进行冲洗,随着新一代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生产,对其内腔的生产装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对附件机匣装配后再一次进行冲洗,同时对安装在机匣上的各附件(泵组)进行油封。由于发动机附件机匣冲洗和油封分别在两台设备进行,这样就造成了发动机附件机匣冲洗、油封试验周期长、费用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行可靠性高的发动机附件机匣冲洗、油封试验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附件机匣冲洗、油封试验器,包括试验器操纵台、附件机匣安装架、油封油箱、油封供油泵组、油封回油泵组、冲洗供油泵组、冲洗回油泵组及冲洗油箱;
所述冲洗供油泵组的输入端经第一开关阀与冲洗油箱相连接,冲洗供油泵组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安全阀的输入端、第一调压阀的一端、第一电动调节阀的一端及第一电磁阀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安全阀的输出端、第一调压阀的另一端及第一电动调节阀的另一端分别与冲洗油箱相连接,第一电磁阀的另一端与第二软管相连接,在冲洗供油泵组与第一电磁阀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压力表;所述冲洗回油泵组的输入端与第一软管相连接,冲洗回油泵组的输出端一路经第一过滤器与冲洗油箱相连接,另一路经针形阀与颗粒度检测仪的输入端相连接,颗粒度检测仪的输出端与冲洗油箱相连接;气源经球阀与过滤、减压二联件的输入端相连接,过滤、减压二联件的输出端与二位三通气动电磁阀的输入端相连接,二位三通气动电磁阀的输出端与第三软管相连接,在过滤、减压二联件的输出端与二位三通气动电磁阀的输入端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力表;油封供油泵组的输入端经第二开关阀与油封油箱相连接,油封供油泵组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安全阀的输入端、第三调压阀的一端、第二电动调节阀的一端及第二电磁阀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安全阀的输出端、第三调压阀的另一端及第二电动调节阀的另一端分别与油封油箱相连接,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与第四软管相连接,在第四软管与第二电磁阀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四压力表;所述油封回油泵组的输出端经第二过滤器与二位三通电磁阀的输入端相连接,二位三通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油封油箱相连接,油封回油泵组的输入端与汇流管相连接,在汇流管的其中一条管路上串联有并联连接的第二调压阀和电动调压阀,在该条汇流管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三压力表和压力变送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试验器能够满足发动机附件机匣冲洗和油封试验的技术参数要求,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达到了预期的研制效果。
本发明的试验器不仅适用于发动机附件机匣的冲洗和油封,还可以推广至发动机其它附件的冲洗和油封。
本发明为了保证附件机匣装配后能够达到工艺规程要求的冲洗压力,采用第一电动调节阀来自动调节和控制系统的压力,通过在线颗粒度检测仪检测油液的清洁度,以保证冲洗回路油液的清洁度;由于附件机匣内的齿轮传动,使油液产生气泡,造成回油不通畅,本发明采用冲洗回油泵组的回油泵回油的方式保证回油通畅,回油泵将附件机匣内腔内的油液抽回冲洗油箱,并在回路上安装有第一过滤器,通过第一过滤器消除油沫,以减少冲洗油箱内油沫的产生。
附件机匣上的各附件(泵组)油封时,要将其腔内的污油顶出,流入清洁的油封油对其进行油封,采用二位三通电磁阀来对油封油的污油和清洁油进行切换,附件机匣上的附件之一主泵调节器工作时需要一定的背压打开内腔,使进油腔和回油腔相通,本发明采用自动和手动控制两种方式来对该附件的背压进行调整,以保证该附件的正常油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发动机附件机匣冲洗、油封试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发动机附件机匣冲洗、油封试验器的液压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61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移动多面篮球架
- 下一篇:基于物联网的数字篮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