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环氧酯增塑剂生产除杂中利用碳化硅膜替代压滤机的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25263.7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3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黄阿敏;张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创享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1/00 | 分类号: | B01D61/00;C11B3/00;C11C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01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氧酯 增塑剂 生产 利用 碳化硅 替代 压滤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种分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在环氧增塑剂生产除杂中利用碳化硅膜替代压滤机的工艺方法。
技术背景
环氧酯增塑剂包括环氧脂肪酸甲酯、环氧大豆油等,这类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会添加固液混合催化剂,在中和水洗过程中会添加浆状氢氧化钙,以及毛油本身就含有磷脂、蜡等杂质。从而致使产品中存在一些不溶性杂质,导致环氧酯增塑剂产品浑浊,色泽差。
目前,企业里的生产工艺是采用压滤机,并加入硅藻土等助滤剂以吸附沉淀微粒,对产品进行过滤即得高品质的环氧酯增塑剂。同时,大量含环氧酯增塑剂和滤渣的固废物也产生,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碳化硅膜是一种高通量、耐酸碱、机械性能好、过滤精度高及寿命长的无机陶瓷膜。基于碳化硅膜优良的过滤性能,碳化硅膜分离装置被首次应用到环氧酯增塑剂生产过程中分离产品杂质,替代硅藻土压滤机。通过生产验证,碳化硅膜在环氧酯增塑剂生产过程中除杂效果显著,通量大,操作性能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当前环氧酯增塑剂生产过程中,采用压滤工艺除杂,用硅藻土作助滤剂吸附杂质和胶体,从而产生大量硅藻土固废物,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现状。提供的一套针对高粘油脂物料过滤除杂的新方法。该工艺方法步骤少,周期短,有效成分损耗少,除杂效果显著,膜通量大,操作性能稳定。
本发明的操作步骤是:在120℃的高温下将环氧酯增塑剂产品直接从反应釜中放出,经过一个100目的不锈钢滤网,直接进入碳化硅膜装置的储料罐,然后离心泵将热的料液输送到碳化硅膜管件中进行微滤,0.1~1μm的碳化硅膜元件,过滤温度70~120℃,跨膜压差范围0.1~0.4Mpa,得渗透液。同时,采用自动液体反冲洗系统,反冲周期1~10min,通量始终保持在240LMH到360LMH。
作为优选,所述的环氧酯增塑剂主要是环氧脂肪酸甲酯和环氧大豆油。
作为优选,所述的滤网规格:100目不锈钢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的膜材质:过滤层和支撑层都是碳化硅。
作为优选,所述的膜孔径范围:0.1~1μm。
作为优选,所述的膜规格:OD30×960mm.
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滤温度:75~120℃。
作为优选,所述的跨膜压差范围:0.1~0.4Mpa。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不产生大量固废物,不污染环境,并且渗透液里环氧酯增塑剂的总量大于或等于99.50%,渗透液的浊度小于或等于5.0NTU。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是本发明内容范围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将环氧脂肪酸甲酯从反应釜中放出,出釜温度90℃,经过一个100目的不锈钢滤网去除大颗粒杂质后,直接进入碳化硅膜装置的储料罐,然后经离心泵进入碳化硅膜管件中进行微滤,0.1μm的碳化硅膜元件,75℃的过滤温度,跨膜压差范围0.1~0.4Mpa,得渗透液。刚开始运行时,通量很大,随着时间延长,通量逐渐降低。此过程中,采用自动液体反冲系统,反冲周期3分钟,通量保持在300LMH到360LMH。渗透液里环氧脂肪酸甲酯的总量大于或等于99.95%,渗透液的浊度小于或等于2.0NTU。
实施例2
将环氧大豆油从反应釜中放出,出釜温度120℃,经过一个100目的不锈钢滤网去除大颗粒杂质后,直接进入碳化硅膜装置的储料罐,然后经离心泵进入碳化硅膜管件中进行微滤,1μm的碳化硅膜元件,95℃的过滤温度,跨膜压差范围0.1~0.4Mpa,得渗透液。刚开始运行时,通量很大,随着时间延长,通量逐渐降低。此过程中,采用自动液体反冲系统,反冲周期1分钟,通量保持在240LMH到360LMH。渗透液里环氧脂肪酸甲酯的总量大于或等于99.50%,渗透液的浊度小于或等于5.0NT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创享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创享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52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梯层门装置
- 下一篇:汽车的保险杠支架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