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腰椎的椎体间融合的可扩张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08041.4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00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马丁·帕布斯特;L·塔迪亚;T·潘多夫;马库斯·斯皮则伯格;克里斯托弗·科尔布伦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思邦科技脊柱智慧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A61B17/7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0 | 代理人: | 武晨燕,徐川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腰椎 椎体间 融合 扩张 支架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11月26号提交的德国专利申请10 2012 023 042.7的优先权,该较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腰椎的椎体间融合(intercorporal fusion)的支架(cage)。
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是脊柱手术。为了治疗具有腰椎脊柱退化性改变的人,在治疗中进行单区段或多区段融合,但在旨在神经结构的降压的情况中,能够介入但无需额外的经腹部进入的两种手术技术被证实尤其有效。在所谓的PLIF技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中,两个所谓的支架(或融合器)优选地通过后路进入而被植入每个椎间隙。植入的支架在椎间空间内用作占位器(placeholders)并且如外科医生所期望地恢复相邻椎体的空间。另外,通过后路施加的螺杆系统椎骨从而稳定在固定位置。称为TLIF(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的第二种手术技术是由PLIF手术技术进一步发展而得到的手术方法。在其过程中,单个支架经背外侧进入而植入。利用该技术同样获得后路的稳定。两种手术技术的目的均是实现感染区段的融合、即骨质连接。这可以通过添加合成的或者生物骨替代材料来改进。支架通常由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
背景技术
对于这两种手术方法,现有技术公开了在纵截面上是近似梯形或者是楔形且矩形横截面的支架,该支架通过其形状矫正脊柱的弯曲。所述类型的可扩张支架是已知的,并且支架提供了由于其小的进入高度而能够相对容易地插入的优势。
专利EP1290985B1公开了这种类型的可扩张支架,在其内侧具有用于使支架扩张的扩张元件,其中在具有成角度的滑动表面的滑动轨道上可移动的的间隔盘(spacer disc)能够被插入,从而使得取决于间隔元件插入的深度,支架扩张至不同的角度直至由突出或台阶部形成的结束位置。
虽然这种已知的支架由于其可扩张性提供了上述优点,然而将间隔盘插入直至所述的结束位置以扩张支架的必要步骤很复杂并且需要在外科医生较高的能力和技能。当支架仅仅半扩张时,间隔元件位于支架的中心,前端突出并且并不能保证可靠的载荷转移。另外,间隔盘必须被主动引导以防止倾斜。对于清楚地控制要实现的扩张的角度以及监控结束位置是否已经可靠到达是同样困难的。
专利DE 101 13 689 C1公开了一种通用的可扩张支架,其避免了上述的支架的扩张受安装在其前端的可旋转扩张元件影响的缺点。为此,该支架具有两个大体上相互平行延伸的支臂,该支臂在椎体外侧形成了用于相邻椎体的支撑表面并且通过桥接的方式在一端连接。在支臂的各个端部有中间椭圆形扩张元件,该扩张元件啮合在支臂的端部并且可围绕平行于支臂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这使得支臂可根据扩张元件的角位置而以更大或更小程度扩张。在支架的非扩张状态下,具有更小曲率半径的扩张元件的外表面靠置在支臂的椭圆形剪切部中。在扩张状态下,具有更大曲率半径的扩张元件的外表面各自位于支臂的凹部中,外表面通过小的台阶部被界定在两侧。扩张元件可以从外侧插入至两个支臂中的凹槽形凹部中,从而使得扩张元件以这种方式避免位移地固定在轴向方向。
虽然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将支架更加简便并更加快速的调节至扩张位置,但在扩张状态下扩张元件和支臂之间受限制的接触表面意味着载荷支承能力很低,特别是当经受载荷时,因为无法可靠地防止扩张元件围绕旋转轴线旋转以及防止支臂围绕与该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倾斜。
专利US 6,723,128 B2公开了一种具有可旋转扩张元件的单体式构建案的可扩张支架,扩张元件在两个支臂之间平齐的包含在插入开口并且扩张元件上的各个支撑支臂的接触表面变宽从而能够更大的转移载荷。但是当经受载荷时,由于与支架的宽度相比,横断支架纵向轴线的接触表面的宽度要小,支臂仍然可能围绕与支架纵向轴线平行的轴线倾斜。同样无法排除扩张元件本身围绕与支架纵向轴线垂直的横向轴线倾斜的可能性。扩张路径收到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思邦科技脊柱智慧公司,未经思邦科技脊柱智慧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80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偏振光立体近视调节治疗仪
- 下一篇:一种提高生丝解舒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