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氟康唑静脉输液给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603078.8 | 申请日: | 2013-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5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 发明(设计)人: | 葛德培;吴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联创药物化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9/08 | 分类号: | A61K9/08;A61K31/675;A61P31/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氟康唑 静脉 输液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脉输液给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磷氟康唑静脉输液给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磷氟康唑是氟康唑的前药,溶解性好,可以减少输液量,减轻循环系统负担,是一种治疗呼吸道、食道、泌尿道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本品在体外没有明显的抗真菌性,但对全身感染的念珠菌和隐性球菌的鼠模型,磷氟康唑却保持了氟康唑抗真菌的功效。同时可抑制真菌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的合成,在真菌的酵母型发育相及军死型发育相呈现出强大的抗菌力,用氟康唑治疗患者深部真菌感染时,为了较快达到有效血药浓度,需在给药初期静脉注射一定高剂量的氟康唑(200~400ml),给药约一周后才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与氟康唑相比,磷氟康唑具有以下特点:(1)溶解性大大提高。在弱碱性溶液中的溶解度约比氟康唑高80~100倍,给药量只有其1/40;(2)经静脉给药后,在血浆酯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氟康唑和一分子磷酸,起效迅速。磷氟康唑静脉给药2~3天即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3)无抗原性和刺激性,安全性好,副作用小;(4)可直接给输注给药,不需等渗溶液稀释后给药,避免了操作过程中的一次污染,方便了临床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直接使用的、pH值接近人体血浆、渗透压合适、不含稳定剂及有机溶剂的磷氟康唑静脉给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磷氟康唑静脉输液给药制剂,由浓度为0.1~1.0g/L的磷氟康唑、浓度为7.5~9g/L的氯化钠、调节pH至7.0~10.0所需量的pH值缓冲调节剂以及作为溶剂使用的注射用水组成。
优选的,所述磷氟康唑的浓度为1~2.5g/L。更优选的,所述磷氟康唑的浓度为1.25~2.0g/L。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磷氟康唑的浓度为1.5g/L。
优选的,所述pH值缓冲调节剂为氢氧化钠和柠檬酸。更优选的,所述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23~0.54g/L,所述柠檬酸的的浓度为0.0127~0.0315g/L。
优选的,所述氯化钠的浓度为7.5~9g/L。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磷氟康唑静脉输液给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配料罐中加入注射用水,然后再加入100~1000g的磷氟康唑和7500~9000g的氯化钠;
步骤(2)在搅拌下,用pH值缓冲调节剂调pH值为7.0~10. 0,继续加入注射用水至1000 L;
步骤(3)加入药用活性炭搅拌,钛棒脱碳,再经微孔滤膜精滤,然后热压灭菌,即得。
优选的,步骤(2)中,用pH值缓冲调节剂调pH值为7.0~9.0。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的药用活性炭的用量为0.01~0.2%,所述百分比为为重量体积百分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磷氟康唑静脉输液给药制剂经室温长期稳定性考察,稳定性良好,其制备工艺也操作简便。本发明的磷氟康唑静脉等渗给药制剂作为一种大输液剂型,通过有效对其pH和渗透压等参数进行控制,在用于治疗念珠菌属、隐性菌属引起的真菌血症、呼吸道、消化道、尿路真菌病以及脑膜炎和腹膜炎时,具有以下优势:
1、可直接给输注给药,不需等渗溶液稀释后给药,避免了操作过程中的一次污染,方便了临床使用;
2、pH接近人体血浆7.4,对血管刺激性小,无抗原性,副作用小;
3、渗透压在260 mOsmol/kg~320mOsmol/kg之间,安全性好;
4、磷氟康唑静脉给药制剂溶液澄清,放置稳定性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调整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磷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的制备(0.15g/100ml)
磷氟康唑 150g
氯化钠 0.9kg
氢氧化钠 26.3g
柠檬酸 1.88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联创药物化学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联创药物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30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