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公交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01357.0 | 申请日: | 2013-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9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冰航;朱维扬;吴静;严振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962 | 分类号: | G08G1/09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公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先进的交通物联网管理系统,具体为一种智能的公交车系统。背景技术
公交车是人们上班、出行的便捷交通工具之一,但由于其公共性的特征,时常有一些无谓停站。某些站点可能无人上下,而停车启动却耗费了时间和燃油。就目前的公交系统而言,司机是无法提前接收到“下一站台有没有人上下车”的信息的,于是,没必要的停车给司机和乘客都徒增了不少麻烦。
于是,我们着眼于预防公交车不必要的停车耽误,以缩短运营时间,节约汽车燃油,减少碳排放为宗旨设计了智能公交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自主公交系统,以解决现实生活中公交车在无人上下车的站台停车而费时、费资源的问题,同时避免乘客在公交到站没能来得及下车而坐过站的尴尬事件。
本发明在解决以上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该智能公交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公交站牌和公交车的交互系统,二是车内乘客和司机的交互系统。
我们在站牌处设置了上车按键和上车灯,当前来乘坐公交车的乘 客们选择好自己要搭乘的公交路线并按下路线前相应的上车按键时,通过内部电路的作用使得站牌上对应公交路线前的小灯便会亮起,以此提醒乘客已经选好了公交车。同时,这个信息会被站牌内的无线模块接收,发给即将到来的相应路线的公交车上的无线模块。一旦相应路线的公交车接收到无线信息,硬件电路将信息用LED灯反馈给司机,具体表现为司机仪表盘附近的显示界面上的上车灯便会亮起,表明前方有人要上车。这一部分,我们只要用微控制器和无线数传模块相结合,便可实现了站牌和公交车之间的联通。
当我们的乘客上车后,在下车站点选择器上选择自己要下车的站,每选择一个,选择器便会发出一次蜂鸣,同时选择器上的所选择的站点前的灯闪动一次,确保乘客选择好站点,系统内部电路就会记录并保存一次。读取到的信息会反馈到司机面前的显示界面上,系统内部自动统计出车内的人数以及下一站要下车的乘客人数并储存数据,这些信息会通过数码管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司机仪表盘附近的显示界面。一旦公交车即将到站,司机可以根据上车灯的亮灭判断下一站是否有人上车,并且根据现实界面上的数据黎阿姐下一站有多少人下车,由此估算出公交车需要停靠多久,避免了车门关上却还有乘客因为来不及而无法下车的情况出现。
该智能公交系统的有益效果是:它以最节能、最快速的方式确保每一名乘客到达目的地。它与现有的公交系统相比有以下两个优点和改进:
其一,现有的公交系统无法通过司机界面得知下一站是否有人要 上车或者要下车,而只能到站后才得知乘客的上车需求,这样既费时又不准确。然而,智能公交系统就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它通过微控制器和无线数传模块相结合,直观准确地向司机反馈“下一站是否要停车”的信息。
其二,该智能公交统具有计数功能,系统内部自动统计出车内的人数以及下一站要下车的乘客人数,这些信息会通过数码管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这样司机就可以知道每一站下车的人数,避免了车门关上却还有乘客因为来不及而无法下车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站牌部分程序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公交车上程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智能公交系统包括按键、微处理器、LED、数码管、无线数传模块。
该智能公交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公交站牌和公交车的交互系统,二是车内乘客和司机的交互系统。
如图2所示,在公交站牌上,上车按键以及LED灯、无线数传模块通过硬件电路与微处理器相连接。电路以及无线数传模块供电均为5v,采用电池供电。无线模块采用TTL电平接口,速率为1200bps。我们事先根据每个公交站牌的编号设置串口协议,当没有乘客选择公交路线时,无线模块将会1s的间隔连续向外发送S***##(公交路线号码 加站牌编号)10E,一旦某个公交路线的上车按键被乘客按下,该路线相应的从无线模块上发送的数据就会变成S***##(公交路线号码加站牌编号)11E,同时对应的LED灯亮起,以此提醒乘客已经选好了公交车。当该无线模块接收到对应公交车无线模块发送的S***##(公交路线号码加站牌编号)10E时,该路线前的LED灯熄灭。表明公交已经过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13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流发电机装机防打滑装置
- 下一篇:蓄电池组电压均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