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菌蛋白胨产品在提取原料中脱腥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92255.7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2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简玉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简玉君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C07K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600 江苏省淮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菌 蛋白胨 产品 提取 原料 中脱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细菌蛋白胨产品在提取原料中脱腥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以牛羊等动物组织为原料在提取原料的过程中,腥味和色素是影响产品主要因素。其中的腥味是来源于牛羊动物本身,目前在国内外同行业中,添加甜味素等材料来掩盖上述味道,这种方法,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添加剂的加入会或多或少影响到产品的纯度和质量的安全性,而且工艺落后;第二种比较先进的方法是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如采用BAW微生物发酵法,可使腥味肽转化成B族元素)。微生物发酵法虽然较为先进,但如果使用在用酶解方法提取多肽工艺中存在一系列弊端,例如,采用BAW微生物发酵发去除产品腥味,首先要将蛋白水解液煮沸灭菌后再降温至合适的温度范围之内。由于蛋白水解液中含有丰富氮源,在长时间的降温、发酵过程中,极易被杂菌污染而变质,同时后期的分离工序操作起来也比较繁琐,产品的一个重要质量、技术指标—澄清度无法得到保证。而且对生产环境、设备、人员素质等要求较高,生产周期长、成本较高。此外,在发酵过程中要加入大量的蔗糖等培养基材料,这样会势必造成产品中的残留问题,对一些特殊细菌生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细菌蛋白胨产品在提取原料中脱腥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细菌蛋白胨产品在提取原料中脱腥的方法,其步骤包括:
A. 复合蛋白酶水解结束后,接着加入一种羧肽酶或谷氨酰胺转移酶继续进行水解;
B. 羧肽酶水解结束后,可随之将水解蛋白液低调PH值,后加热进行酶的灭活和灭菌处理;
C. 保持在80℃温度范围之内静置3小时,再进行筐板式过滤和微孔精过滤;
调PH值采用采用柠檬酸。
在进行灭活和灭菌过程中,可直接加入按产品理论产量记取0.2%食品级活性炭进行吸附脱色反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上述脱腥方法,可在正常水解工序操作范围之内进行,无需另行增加操作步程,较上述微生物发酵脱腥法比较,一方面具有工艺上的兼容性;另一方面具有操作简捷,工艺流畅,劳动强度低,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产品污染率低,残留少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1. 一种细菌蛋白胨产品在提取原料中脱腥的方法,其步骤包括:
A. 复合蛋白酶水解结束后,接着加入一种羧肽酶或谷氨酰胺转移酶继续进行水解;
B. 羧肽酶水解结束后,可随之将水解蛋白液低调PH值,后加热进行酶的灭活和灭菌处理;
C. 保持在80℃温度范围之内静置3小时,再进行筐板式过滤和微孔精过滤;
调PH值采用采用柠檬酸。
在进行灭活和灭菌过程中,可直接加入按产品理论产量记取0.2%食品级活性炭进行吸附脱色反应。
复合蛋白酶水解结束后,接着加入一种羧肽酶或谷氨酰胺转移酶继续进行水解,羧肽酶或谷氨酰胺转移酶可有效地将腥味胨进行分解,从而降低产品腥味。羧肽酶水解结束后,可随之将水解蛋白液低调PH值(采用柠檬酸)后加热进行酶的灭活和灭菌处理。在进行灭活和灭菌过程中,可直接加入0.2%(按产品理论产量记取)食品级活性炭进行吸附脱色反应。在保持80℃温度范围之内,静置数小时后进行筐板式过滤和微孔精过滤。蛋白胨滤液在真空浓缩过程中,还可充分利用真空抽提实现进一步脱腥。
采用上述脱腥方法,可在正常水解工序操作范围之内进行,无需另行增加操作步程,较上述微生物发酵脱腥法比较,一方面具有工艺上的兼容性;另一方面具有操作简捷,工艺流畅,劳动强度低,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产品污染率低,残留少等优点。
上述虽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简玉君,未经简玉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22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开关触发装置
- 下一篇:基于嵌入式设备的单按键双旋钮组合的字符输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