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物补光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585913.X | 申请日: | 2013-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9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 发明(设计)人: | 谢海忠;宋昌斌;姚然;卢鹏志;杨华;李璟;伊晓燕;王军喜;王国宏;李晋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发光二极管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技术与设施农业补光领域,特别是一种植物补光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照明是新一代固体冷光源,具有低能耗、寿命长、易控制、安全环保等特点,是理想的节能环保产品,适用各种照明场所。人工补光和照明是LED农业领域最重要的应用方式,根据动植物发育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组合起来作为人工光源,并具有光照强度、照射频率以及不同时间间隔灵活可调的特性,已经在生产中得到一定的推广应用。设施农业作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利用波长为610mm-720nm(波峰为660nm)的红橙光,吸收的光能约占生理辐射的55%左右;其次是波长为400-510nm(波峰为450nm)的蓝紫光,约占8%左右。LED能够发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单色光(如波峰为450nm的蓝光、波峰为660nm的红光等),光谱域宽仅为±20nm,红蓝光LED组合后,能形成与作物光合作用和形态建成基本吻合的光谱吸收峰值,光能利用率可达80%-90%,节能效果显著。LED光源这种独特的性能,为其在设施农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发展空间。研究表明,在红蓝光组合及其配比对组培育苗、蔬菜生长影响方面,红蓝光LED组合对组培育苗、作物生长发育能产生积极影响,主要是由于红、蓝光的光谱能量分布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谱峰值区域一致,从而提高了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补光发光二极管的方法,其是在发光二极管芯片工艺制作中,对原来发光二极管在封装过程中,芯片的一半或者一定比例面积涂覆激发波段在610nm-720nm波段的荧光粉,使得发光二极管分别在400-510nm和610nm-720nm有两个植物需求的光,这样在一颗芯片上就能解决植物光合作用需求的光。比原来植物生长LED光源大大节约成本和能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补光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衬底的表面用激光器打四个通孔;
步骤2:在打有通孔的衬底的正反两面蒸度二氧化硅膜保护膜;
步骤3:将蒸度二氧化硅膜保护膜的衬底放入浓硫酸和浓磷酸混合液中腐蚀,清洗腐蚀掉通孔侧壁激光烧蚀后的残余物;
步骤4:清洗,去掉衬底表面的二氧化硅膜保护膜;
步骤5:在衬底的一面依次生长N型掺杂层、多量子阱发光层、P型掺杂层和ITO层;
步骤6:在ITO层上一侧及中间向下刻蚀,刻蚀深度达到N型掺杂层内,形成第一台面和第二台面,该第一台面的中心处有一通孔,该第二台面的中心处有一通孔;
步骤7:在第一、第二台面的通孔的上面制作N型电极,该N型电极覆盖通孔;在第一、第二台面一侧的ITO层上的通孔上制作P型电极,该P型电极覆盖通孔;
步骤8:在第一、第二台面另一侧的ITO层上的通孔的内壁制作绝缘层;
步骤9:在衬底背面及四个通孔内蒸度铬金引导层,该铬金引导层与N型电极和P型电极接触;
步骤10:在衬底背面旋转涂覆光刻胶并做出图形,腐蚀铬金引导层,使P型电极和N型电极隔离,形成两个独立的芯片;
步骤11:用一丝网固定在其中的一个芯片表面,遮挡芯片;
步骤12:在遮挡有丝网的表面,涂覆610mm-720nm波长的荧光粉;
步骤13:烘烤,烘烤时间为30分钟以上,温度为150度,完成制备。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制作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剖面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补光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包括一下步骤:
步骤1:在衬底21的表面用激光器打四个通孔211;其中衬底21的材料为蓝宝石、Si、SiC、GaAs或玻璃。通孔211其他制作方法是湿法腐蚀或者干法刻蚀。通孔直径为20-200μm,形状为圆柱型、倒锥形或者V型。通孔数量为4-20之间任意数字。
步骤2:在打有通孔211的衬底21的正反两面蒸度二氧化硅膜保护膜;其他保护膜材料是氮化硅或者聚酰亚胺,保护膜厚度是1微米至1毫米,保护膜制作方法是蒸镀、溅射或者喷印和旋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859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茶菊花冰棍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商系统和订单提交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