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物补光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585913.X | 申请日: | 2013-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9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 发明(设计)人: | 谢海忠;宋昌斌;姚然;卢鹏志;杨华;李璟;伊晓燕;王军喜;王国宏;李晋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发光二极管 制作方法 | ||
1.一种植物补光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衬底的表面用激光器打四个通孔;
步骤2:在打有通孔的衬底的正反两面蒸度二氧化硅膜保护膜;
步骤3:将蒸度二氧化硅膜保护膜的衬底放入浓硫酸和浓磷酸混合液中腐蚀,清洗腐蚀掉通孔侧壁激光烧蚀后的残余物;
步骤4:清洗,去掉衬底表面的二氧化硅膜保护膜;
步骤5:在衬底的一面依次生长N型掺杂层、多量子阱发光层、P型掺杂层和ITO层;
步骤6:在ITO层上一侧及中间向下刻蚀,刻蚀深度达到N型掺杂层内,形成第一台面和第二台面,该第一台面的中心处有一通孔,该第二台面的中心处有一通孔;
步骤7:在第一、第二台面的通孔的上面制作N型电极,该N型电极覆盖通孔;在第一、第二台面一侧的ITO层上的通孔上制作P型电极,该P型电极覆盖通孔;
步骤8:在第一、第二台面另一侧的ITO层上的通孔的内壁制作绝缘层;
步骤9:在衬底背面及四个通孔内蒸度铬金引导层,该铬金引导层与N型电极和P型电极接触;
步骤10:在衬底背面旋转涂覆光刻胶并做出图形,腐蚀铬金引导层,使P型电极和N型电极隔离,形成两个独立的芯片;
步骤11:用一丝网固定在其中的一个芯片表面,遮挡芯片;
步骤12:在遮挡有丝网的表面,涂覆610mm-720nm波长的荧光粉;
步骤13:烘烤,烘烤时间为30分钟以上,温度为150度,完成制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补光发光二极管的的制作方法,其中衬底的材料为蓝宝石、Si、SiC、GaAs或玻璃;通孔数量为4-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补光发光二极管的的制作方法,其中N型掺杂层的材料为N-GaN,厚度为1-5u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补光发光二极管的的制作方法,其中多量子阱发光层的材料为InGaN,厚度为50-5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补光发光二极管的的制作方法,其中P型掺杂层的材料为P-GaN,厚度为200-5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补光发光二极管的的制作方法,其中ITO层的材料为95%的InO2或5%SnO2、厚度为10-100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补光发光二极管的的制作方法,其中绝缘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厚度为0.001-100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补光发光二极管的的制作方法,其中衬底上通孔的直径为20-2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补光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其中浓硫酸:浓磷酸=3:1,腐蚀温度为200-330℃,腐蚀时间为2-10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8591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茶菊花冰棍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商系统和订单提交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