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纯磷烷的分析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583161.3 | 申请日: | 2013-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5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英辉;朱颜;王陆平;马潇;许从应;王仕华;王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丹百利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王玉国;陈忠辉 |
| 地址: | 2150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纯磷烷 分析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超纯磷烷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分离柱、第一分析柱、第二分析柱、十通阀、六通阀和四通阀,十通阀的其中两端口分别与定量管的进口和出口相连,十通阀的其中两端口分别与预分离柱的进口和出口相连,十通阀的其中两端口分别与进气管路相连,十通阀的其中两端口分别与载气管路相连,十通阀的其中一端口与放空管路相连,十通阀的其中一端口与六通阀的其中一端口相连,六通阀的其中两端口分别与载气管路相连,六通阀的其中一端口与放空管路相连,六通阀的其中一端口与第一分析柱相连,第一分析柱与四通阀的其中一端口相连,六通阀的其中一端口与第二分析柱相连,第二分析柱与四通阀的其中一端口相连,四通阀的其中一端口与DID检测器相连,四通阀的其中一端口与放空管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纯磷烷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分离柱为长1~3m、内径1/8″、内装80~100目的GDX-501填充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纯磷烷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析柱为长1~3m、内径1/8″、内装80~100目的5A分子筛填充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纯磷烷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析柱为长1~3m、内径1/8″、内装80~100目的Haysep Q填充柱。
5.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实现超纯磷烷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先,取样:采用等压进样方式,伴随大流量吹扫置换取样,将超纯磷烷以0.05~0.15MPa、60~120mL/min的流量置换定量管,确保快速检出杂质浓度变化,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出平衡的分析值;
然后,分离痕量杂质:将上述取样后的待测样品气用20~50mL/min流量的载气送入分离系统进行分离痕量杂质;
最后,检测:将经过分离痕量杂质的待测样品气输入检测器得出分析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纯磷烷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超纯磷烷作为样品,样品置换定量管,置换后,打开十通阀,载气将样品气送入预分离柱,样品气在预分离柱中得到分离,分离顺序依次为混合峰[H2、O2+Ar+N2+CO、CH4]、CO2、PH3,混合峰[H2、O2+Ar+N2+CO、CH4]最先通过预分离柱,在第一分析柱中得到分析,并通过DID检测器检测,待确保混合峰中最后一个组分CH4进入第一分析柱且CO2未从预分离柱中流出来时,打开六通阀将CO2引入第二分析柱中,待CO2进入第二分析柱后,关闭十通阀,将停留在预分离柱中的PH3通过载气反吹出去,待第一分析柱中的所有组分经DID检测器检测完毕后,打开四通阀,使第二分析柱中的CO2进入DID检测器得到检测,最后待所有预分析的组分都得到检测后关闭六通阀和四通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丹百利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丹百利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8316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