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布料控制系统、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572523.9 | 申请日: | 2013-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4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 发明(设计)人: | 尹君;李祥科;谭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13/02 | 分类号: | B28B1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布料 控制系统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布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布料控制系统、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生产和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如今,由小车装载管桩模运行的自动布料方式代替人工布料方式已经开始出现并实际应用。在自动布料过程中,为了保证管桩的质量,往往需要实时确定布入管桩模内的混凝土的重量。
在自动布料时,混凝土输送管会伸进管桩模内,由于输送管的刚性有限,不可避免的就会下垂压在管桩模内,对管桩模形成一个干扰重量,而且随着输送管伸入管桩模内的长度的变化,干扰重量也会不断变化。
现有技术中,对干扰重量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下述两种:
第一种处理方法,在自动布料时直接忽略混凝土输送管造成的干扰重量,但是实际情况中,混凝土输送管下垂压在管桩模内造成的干扰重量可能达到300公斤以上,如果直接忽略这一干扰重量将会导致最后管桩的布料重量会比所需求的重量低很多,生产出的管桩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第二种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预先实验模拟布料时的状态,让混凝土充满混凝土输送管,然后点动小车,记录不同位置处管桩模增加的重量,即干扰重量,将得到的经验值写入控制程序,在实际布料过程中,计算布入的混凝土的重量时,减去之前记录的当前位置处的干扰重量即可。但是,管桩模的长度、壁厚、直径可能不同,那么干扰重量也会不同,如果均采用相同的干扰重量计算布入的混凝土的重量,则难以保证生产出的管桩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布料控制系统、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向管桩模内布料时,难以保证生产出的管桩的质量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布料控制系统,包括:运输装置,装载有管桩模,根据控制装置的运行指令,沿轨道运行;开始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运输装置行进至开始布料位置时,输出检测信号;重量检测装置,检测所述运输装置所装载的管桩模的重量;位移检测装置,检测所述运输装置的位移;控制装置,连接所述运输装置、开始位置检测装置、重量检测装置和位移检测装置,当需要向管桩模布料时,向运输装置发送正向运行指令,每当运输装置的位移与多个设定位移中的一个设定位移相同时,获取所述管桩模在当前位置的布料前重量,在运输装置行进至开始布料位置时发送反向运行指令,每当运输装置的位移与多个设定位移中的一个设定位移相同时,获取所述管桩模在当前位置的布料后重量,根据管桩模在当前位置的布料前重量和布料后重量,确定当前已布入管桩模内的混凝土的重量。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布料前,控制装置实时获取运输装置行进至各位置时管桩模的布料前重量,在布料过程中,当运输装置反向行进至各位置时,控制装置再根据管桩模在当前位置的布料前重量和布料后的重量计算当前已布入的混凝土的重量,从而能够准确的修正混凝土输送管导致的干扰重量,保证了生产出的管桩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结束位置检测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检测到所述运输装置行进至结束布料位置时,输出检测信号;所述控制装置,具体用于从运输装置行进至结束布料位置开始,每当运输装置的位移与多个设定位移中的一个设定位移相同时,获取所述管桩模在当前位置的布料前重量。由上可见,由于混凝土输送管伸入管桩模内之前,未产生干扰重量,因此控制装置只在运输装置行进至结束布料位置时才开始实时监控管桩模的布料前重量,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小控制装置的工作量,节省系统处理资源,提高布料控制效率。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当运输装置行进至结束布料位置时,将结束布料位置设置为所述运输装置的位移起始位置。由上可见,若控制装置只在运输装置行进至结束布料位置时才开始实时监控管桩模的布料前重量,那么将结束布料位置作为运输装置的位移起始位置,能够有效地减少控制装置的工作量,节省了系统处理资源,提高了布料控制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25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大气冲击的分子泵转子
- 下一篇: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形成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