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发动机大链轮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70970.0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9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牛成香;张贤武;李立;邓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航精冲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14 | 分类号: | B23P15/1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乔宇 |
地址: | 430058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发动机 链轮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大链轮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大链轮传统的加工方法是采用粉末冶金(将金属或非金属粉末混合后压制成形,并在低于金属熔点的温度下进行烧结,利用粉末间原子扩散来使其结合的过程),用这种方法加工的产品,虽然注射成形技术在成形零件的复杂外形方面几乎不受什么限制,但是由于添加的粘结剂数量较多,在加热过程中会因为重力影响使工件发生变形,因此往往需要额外增加一道较复杂和较昂贵的专门脱脂工序,使得注射成形技术比常规粉末冶金技术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满足产品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的要求,又使零件的加工工艺达到了最简且优化的状态,并且降低加工成本的汽车发动机大链轮的加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汽车发动机大链轮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开卷校直机对原材料钢板进行开卷和校直,然后采用精冲机对原材料钢板进行精冲,形成周向布设有多个锥孔、中心设有一个轴孔、外形为齿形的零件;
检查零件表面有无硬性划伤,然后分选出无划伤产品,进行清洗,保证无残留水珠,无锈蚀及精冲油;
将零件装入双端面磨床进行表面粗磨;
对零件齿部的两面进行倒角加工;
对零件倒角加工产生的毛刺进行去毛刺加工;
对零件进行高频淬火热处理,其中:淬火用介质水的水温<40℃,淬火后2小时内回火,使零件的硬度要求达到:齿表面硬度600~750HV10,极限硬度值为480HV1的有效硬化层深度值为0.5~1.5mm;
对零件进行抛丸加工,提高表面光洁度;
对零件表面进行单面精磨:先磨削零件毛刺面,后磨削零件塌角面;
将零件再次置入双端面磨床进行表面精磨;
对零件中心设置的轴孔进行铣沉孔加工;
再次对零件进行去毛刺加工;
采用退磁机对零件进行消磁;
对零件进行清洗,包装入库。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双端面磨床进行表面粗磨后的零件厚度尺寸保证为
按上述方案,所述零件加工后的齿部倒角尺寸为R8.5±0.5mm。
按上述方案,所述单面精磨后的零件厚度尺寸为
按上述方案,所述双端面磨床对零件再次进行表面精磨后的零件厚度尺寸为
按上述方案,所述铣沉孔加工后的沉孔尺寸为直径φ45mm,深2.2±0.1mm。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精冲后中间轴孔后续加工余量小,降低后续加工成本。
2、采用双面磨粗磨零件后续精磨余量小。
3、在双面磨粗磨后采用单面磨精磨,零件两边磨削量比较稳定,同时也减少后续精磨的余量,保证零件的平面度。
4.精磨后铣沉孔,零件平面度比较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零件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零件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零件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零件的加工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利用开卷校直机对原材料钢板进行开卷和校直,然后采用精冲机对原材料钢板进行精冲,形成周向布设有多个锥孔、中心设有一个轴孔(用于与轴配合的一个异型孔)、外形为齿形的零件;
检查零件表面有无硬性划伤,然后分选出无划伤产品,进行清洗,保证无残留水珠,无锈蚀及精冲油;
将零件装入双端面磨床进行表面粗磨,粗磨后零件厚度尺寸保证
对零件齿部的两面进行倒角加工,保证加工后的倒角尺寸为R8.5±0.5mm;
对零件倒角加工产生的毛刺进行去毛刺加工;
对零件进行高频淬火热处理,其中:淬火用介质水的水温<40℃,淬火后2小时内回火,使零件的硬度要求达到:齿表面硬度600~750HV10,极限硬度值为480HV1的有效硬化层深度值为0.5~1.5mm;
对零件进行抛丸加工,提高表面光洁度;
对零件表面进行单面精磨:先磨削零件毛刺面,后磨削零件塌角面,保证零件厚度尺寸
将零件再次置入双端面磨床进行表面精磨,保证零件厚度尺寸
对零件中心设置的轴孔进行铣沉孔加工,保证加工后的沉孔尺寸为直径φ45mm,深2.2±0.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航精冲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航精冲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09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平度单面吹胀板式蒸发器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薄壳车体自动焊接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