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菌株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67706.1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7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黄丽丽;高小宁;康振生;涂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0;A01P1/00;C12R1/46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7121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猕猴桃 溃疡 菌株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的植物内生青色链霉菌及菌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由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即PSA)引起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危害严重,防治困难,不但严重阻碍了猕猴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明显制约了我国猕猴桃花粉、水果的外贸出口,已成为目前猕猴桃生产中需要尽快解决的重大问题。目前对于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防治主要是采用以链霉素和铜制剂为主的药剂防治。然而大量使用铜制剂和已经引起了溃疡病菌的抗药性问题,同时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着溃疡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因而寻找开发新型高效的生物农药将对猕猴桃产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福音。
放线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也是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且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类微生物。目前应用在临床和农业上的抗生素主要是由放线菌产生,其中70%的抗生素来自链霉菌。近年来研究海洋放线菌、极端环境放线菌和稀有放线菌是寻找新药的集中目标,开发植物内生环境的放线菌资源也是人们研究的新领域。植物内生放线菌尤其是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作为寻找新的药用活性代谢产物和防治植物病害的生防制剂资源极具开发潜力。利用这些植物内生菌资源,使之为农业生产服务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探寻生物农药的新来源,利用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资源开发一种可以用于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防治的新型生物杀菌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杨凌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 sp.nov.yangling)菌株以及该菌株分离、筛选、鉴定方法;进一步地,提供该菌株抗菌活性物质及其制备工艺,并且提供了该菌株菌剂防治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使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杨凌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 sp.nov.yangling)TIASA5菌株(以下简称为TIASA5菌株),已于2007年8月16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32。保藏期限为30年,30年内免费提供活菌。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TIASA5菌株的分离、筛选、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剪取采自陕西杨凌渭河河滩的健康野生黄花蒿的茎组织用清水洗净后,进行表面消毒;
(2)将表面消毒后的样品材料用灭菌刀片切成0.2mm长的小段,置于高氏一号培养基平板上,28℃培养箱培养21天后,可分离到TIASA5菌株,于-80℃冰箱保存。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表面消毒的条件:样品先用99%乙醇中浸1min,然后在3.125%的NaClO中浸6min,再次放入99%乙醇中浸30sec,最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5次。
所述的高氏一号培养基每升含可溶性淀粉20g,KNO3 1g,K2HPO4 0.5g,MgSO4 5H2O 0.5g,NaCl 0.5g,FeSO4 7H2O 0.01g,琼脂粉13g,pH7.2-7.4。
本发明的TIASA5菌株经菌落培养特征、菌丝形态的显微观察、细胞化学分析、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鉴定为一个新菌株(TIASA5)具有以下特征:
(1)菌落培养特征在高氏一号平板上菌落较小,菌落为圆形,凸起,孢子堆颜色为橄榄灰色,气生菌丝发达,基内菌丝前期为白色,3-5d后呈绛红色,在各培养基上都不产生可溶性色素;
(2)菌丝和孢子形态特征:菌株的气生菌丝呈松散的螺旋状,且表面有细长的毛发状突起,孢子呈椭圆形,表面亦有毛发状突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77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