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菌株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67706.1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7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黄丽丽;高小宁;康振生;涂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0;A01P1/00;C12R1/46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7121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猕猴桃 溃疡 菌株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杨凌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 sp.nov.yangling)的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32。
2.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菌株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中含有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32的杨凌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 sp.nov.yangling)。
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在-80℃冰箱保存的杨凌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 sp.nov.yangling)菌株接种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于28℃培养5天后,用打孔器打成直径为6mm的菌饼,将菌饼接入种子培养基中,于28℃,150rpm培养36小时后,按12%的接种量将种子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于30℃,180rpm发酵72小时,收集发酵液,即为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菌株的微生物菌剂。
4.以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32的杨凌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 sp.nov.yangling)的菌株为成分所制备的抗微生物菌剂在防治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770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