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连轧自由板的卷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57948.2 | 申请日: | 2013-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1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唐阳华;刘富贵;冯单发;李军;方淑芳;张中平;佘广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47/04 | 分类号: | B21C47/04;B21C47/34;B21B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谭昌驰;冯敏 |
地址: | 617067***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连轧 自由 卷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连轧自由板的卷取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稳定、高效、优质地进行卷取的热连轧自由板的卷取方法。
背景技术
钛属于稀贵有色金属,被称为“第三金属”和“全能金属”,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耐热、无磁和耐低温等一系列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以及石油、化工、冶金、电力、交通、医疗、海洋、环保、建筑、体育及旅游休闲等民用行业,故又有“未来的金属”之称。目前,钛板的生产通常采用往复轧制的模式,该生产方式下存在机组作业效率低、产品成材率低,且产品的长度受限制等不足,再加之钛的用量相对较小,新建热轧钛卷的专用生产线的投入产出比低。因此,为了高效地生产大卷重钛带卷,利用热连轧生产线进行钛-钢共线生产(即利用轧钢、卷取钢板的生产线生产热轧钛卷),是大卷重钛带卷高效生产的发展趋势。
在热连轧板带钢的生产过程中,卷取工序是将精轧机组轧制出一定厚度(1.2~25.4mm)的板带钢经层流冷却后由卷取机卷取成卷,常规卷取工艺流程见图1。卷取机由入口侧导板、夹送辊、助卷辊、卷筒等设备组成。热连轧轧制板带经精轧轧制后,通过层流冷却区由热输出辊道送至卷取机进行卷取。通常,卷取分为常规热连轧板带卷取以及热连轧自由板卷取。常规的热连轧板带卷取工艺过程如图1所示,当板带头部进入卷取机卷取时,板带的尾部尚未离开精轧机组的末机架轧机,卷取机与末机架轧机间形成卷取张力。而当生产热轧板带的坯料较小、轧制的板带厚度较厚(通常4.0mm以上),轧制出的板带长度较短,生产过程中板带尾部离开精轧机末机架时,头部尚未进入卷取机,在卷取机与精轧末机架间完全没有建立张力作用,即为热连轧自由板的卷取。热连轧钢板,尤其是钛板(坯料小)通常有自由板的卷取情况。
由于自由板的卷取在卷取机与精轧末机架间完全没有张力作用,对其跟踪控制以及卷取过程均与常规的板带卷取存在区别。因此按照常规的卷取控制无法实现对自由板的成功卷取,尤其是具有较高弹性的热轧钛板,其没有足够的反张力、反而有大的回弹,导致钛板因相对滑动出现表面质量缺陷。因此,根据热连轧自由板的特性,发明一种热连轧自由板的卷取方法,实现对热轧钛自由板的稳定、高效、优质地进行卷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连轧自由板的卷取方法,根据本方法可以实现对热轧钛自由板的稳定、高效、优质地进行卷取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热连轧自由板的卷取方法,所述自由板自精轧机末机架输出后,在操作控制系统控制下通过热输出辊道的运输依次进入卷取机的侧导板和夹送辊,最后在助卷辊的作用下绕卷筒进行卷取,其特征在于:超前运行,所述自由板在接触卷筒之前,以超前运行速度运行,所述超前运行速度=精轧机末机架的速度×(1+超前率);位置控制,侧导板采用位置控制模式,在所述自由板头部通过侧导板时,侧导板的两侧进行相互靠近的短行程动作;压力环控制,在所述短行程动作结束后,侧导板采用压力环控制模式;滞后运行,所述自由板在接触卷筒之后,以滞后运行速度运行,所述滞后运行速度=精轧机末机架的速度×(1-滞后率)。其中,所述位置控制模式以及压力环控制模式均为卷取机操作控制系统的设定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位置控制模式中,侧导板的两侧进行相互靠近的短行程动作包括三次短行程动作:第一次,当自由板头部进入所述侧导板的喇叭口时,短行程动作50mm;第二次,当自由板进入夹送辊时,短行程动作40mm;第三次,卷筒建立张力后,短行程动作20mm。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压力环控制模式中,侧导板的压力为19~22KN。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热输出辊道分为若干段,沿自由板运行方向上,各段的各自超前率在15%~22%内递增;各段的各自滞后率在20%~27%内递减。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热输出辊道分为九段,其各自的超前率及滞后率为:第一辊道,超前率为15~18%,滞后率为23~27%;第二辊道,超前率为16~19%,滞后率为23~27%;第三辊道,超前率为16~19%,滞后率为22~25%;第四辊道,超前率为17~20%,滞后率为22~25%;第五辊道,超前率为17~20%,滞后率为22~25%;第六辊道,超前率为18~21%,滞后率为21~23%;第七辊道,超前率为18~21%,滞后率为21~23%;第八辊道,超前率为19~21%,滞后率为21~23%;第九辊道,超前率为19~22%,滞后率为20~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79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