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微电网的储能配置评估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310553278.7 | 申请日: | 2013-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9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 发明(设计)人: | 范雪峰;付兵彬;夏懿;张中丹;宋汶秦;贾春蓉;杨昌海;杨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刘洪京 |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网 配置 评估 方法 | ||
1.一种基于微电网的储能配置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为含储能与分布式电源的供电系统,确定评价范围、设备构成,调取整理供电系统内的历史运行数据;
步骤二、确定系统的评价目标:
系统的评价目标即为主要是供电系统对储能装置运行所需要实现的目标,是储能对整个供电系统在技术上提升的目标和储能系统自身的经济目标;
步骤三、确定评价指标及基础指标计算:
主要是确定储能系统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储能系统在经济上及技术上的指标,其具体指标包括:含储能装置的供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储能系统对分布式电源的补偿效果、含储能装置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含储能装置供能系统的综合效率以及储能电池的经济性能;
步骤四:确定评价标准即综合性能打分;
步骤五:储能配置评价结果
根据上述步骤一至步骤四确定的标准通过储能配置评价指标计算方法以及储能配置评价指标打分及权重计算,得到需要评价的储能接入方案的综合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电网的储能配置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指标计算具体为:
(1)供电可靠性主要是运用供电损失率进行衡量,供电损失率是指供电系统内不能满足的负荷需求占评估期总负荷需求的比值,用ηLPSP表示,它是一个广泛运用于风光储联合系统中优化容量配置的工程应用标准,当蓄电池放电至最小值Cbatmin时,控制系统断开蓄电池和负荷的连接,负荷需求即不能满足,t时间内的供电损失值为:
ELPS(t)=PloadΔt-[PPV(t)Δt+PWG(t)Δt+Cbat(t)-Cbatmin]ηinv
评估期T内,供电损失率表示为:
其中:ELPS为供电损失值,Pload为系统负荷,Ppv为光伏发电功率,PWG为风力发电机发电功率,Cbat(t)为电池在t时刻储能状态,Cbatmin为储能电池最低能量储存状态,Δt为用于计算的步长;T为评估期,且评估期内风、光发电出力保持不变;
(2)储能系统对分布式电源的补偿效果主要用方均根偏差表示,在未配置储能状态下,含分布式发电装置的供电系统供电具有波动性,在储能配置后,期望储能可以配合分布式发电装置共同供能,以实现平稳供电,
方均根偏差用RMS表示,是指在评价范围内供电系统供电功率波动方均根偏差值,各点同目标曲线偏差的平方和除以数据点数后开平方,方均根偏差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PClim为预设的允许波动值,PCi为实际的波动值;
(3)综合效率主要是用损耗率指标表示,储能系统综合效率是指通过这个参数包含了整个储能系统的损耗,包括逆变器的效率、储能充放电的效率以及网络效率,综合效率越高,各个设备的损耗越低,整个系统的性能越好,考虑设备的损耗受到设备自身的特性影响,评估指标仅考虑网损率,配置储能位置的不同会对网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耗,网络损耗率的计算公式为:
(4)含储能装置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主要用指能量浪费率ηexc表示,是指系统负荷无法完全消纳分布式电源所发的电能量与负荷总量的比值,
ηexc为风力、光伏发电浪费的功率与评估期负载总的功率要求的比值,当PWG(t)+PPV(t)+Pbat(t)=Ptotal(t)>Pref(t)时,风力和光伏发电浪费能量的计算公式为:
EWE(t)=[PPV(t)+PWG(t)]Δt-{PrefΔt/ηinv+[Cbatmax-Cbat(t-1)/ηcha]}
其中EWE(t)是在满足负荷要求和储能元件充电要求的基础上,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浪费的能量;
(5)经济效益主要是以内部收益率和利息备付率两个指标表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微电网的储能配置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5)所述的内部收益率和利息备付率为:
内部收益率:是指收入和支出的现金流量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也是反映项目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设Pt为第t年的净现金流,i*为待求的内部收益率,n为设备经济使用年限,内部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利息备付率也称已获利息倍数,是指项目在借款偿还期内各年可用于支付利息的税息前利润与当期应付利息费用的比值,
ICR=EBIT/PI
利息备付率=税息前利润/当期应付利息*100%=(利润总额+当期应付利息)/当期应付利息*100%,
EBIT(税息前利润)为利润总额与计入总成本费用的利息费用之和,即税息前利润=利润总额+计入总成本费用的利息费用;
PI(当期应付利息)为计入总成本费用的全部利息,
ICR>1,表示企业有偿还利息的能力;ICR<1时,表示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利息,偿债风险很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327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