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动车的驱动轴体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52122.7 | 申请日: | 2013-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7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咏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B35/12 | 分类号: | B60B35/12;B60K1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车 驱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的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机动车的驱动轴体。
背景技术
驱动轴是连接变速器与驱动桥之间的重要部件,在现有技术中,轴体大多由固定端万向接头、轴体和滑移端万向接头构成,即使部分重载轴体也会设置有滚子轴承结构,但一般为圆柱滚子轴承与带突缘的轴承座为简单的轴压配合,普遍存在滚子轴承在高速运转过程中极易产生窜动的缺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轴体的承载能力及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定性强,承载能力大的机动车的驱动轴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动车的驱动轴体,包括万向接头、轴体,所述万向接头与所述轴体一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上套装有锁紧装置、圆锥滚子轴承及螺旋弹簧,所述圆锥滚子轴承外圈套装有带突缘的轴承座,所述带突缘的轴承座内侧、贴合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的侧面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锁紧装置与限位装置分布位于圆锥滚子轴承两侧,所述锁紧装置与带突缘的轴承座通过锁紧装置螺栓相连接。
所述万向接头一端连接有第一突缘盘,所述轴体一端设置有与第一突缘盘相配合的第二突缘盘,第一突缘盘与第二突缘盘通过突缘螺栓连接。
所述圆锥滚子轴承与螺旋弹簧之间套装有限位保护体。
所述锁紧装置与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的左侧壁之间设置有油封。
所述万向接头与第一突缘盘相焊接。
所述带突缘的轴承座内侧径向延伸出圆环型凸台构成所述的限位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由于本发明锁紧装置、带突缘的轴承座通过锁紧装置螺栓与圆锥滚子轴承锁紧配合,有效避免了滚子轴承在高速运转过程中极易产生窜动的缺陷,因此稳定性强。
2、由于本发明轴体与万向接头的法兰连接结构替代传统的一体式锻造工艺,安装、拆卸,因此承载能力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机动车的驱动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万向接头1,突缘螺帽2,第一突缘盘3,第二突缘盘4,突缘螺栓5,锁紧装置6,锁紧装置螺栓7,圆锥滚子轴承8,限位保护体9,轴体10,油封11,螺旋弹簧12,带突缘的轴承座13,限位装置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机动车的驱动轴体,包括万向接头1、轴体10,所述万向接头1与轴体10通过第一突缘盘3和第二突缘盘4的突缘螺栓5连接,所述轴体10上依次套装有锁紧装置6、圆锥滚子轴承8、限位保护体9及螺旋弹簧12,限位保护体9对圆锥滚子轴承8内圈进行限位设置。所述圆锥滚子轴承8外圈套装有带突缘的轴承座13,所述带突缘的轴承座13内侧、贴合圆锥滚子轴承8外圈的右侧壁设有限制所述圆锥滚子轴承8外圈的轴向运动限位装置14,所述限位装置14可以为限位挡环、限位卡簧、限位保护体、限位螺栓及油封等结构。作为优选,本实施例提供的限位装置14为所述带突缘的轴承座13内侧径向延伸出的圆环型凸台。所述锁紧装置6、带突缘的轴承座13通过锁紧装置螺栓7锁紧配合,限制圆锥滚子轴承8外圈的轴向运动,消除轴体10轴向间隙,提高驱动轴总成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所述锁紧装置6与圆锥滚子轴承8之间设置有油封11,锁紧装置6通过锁紧装置螺栓7对油封11进行轴向压紧,起到限制圆锥滚子轴承8外圈轴向运动的效果,以及防止杂质进入带突缘的轴承座13中。
所述万向接头1与第一突缘盘3相错位焊接,所述轴体10一端设置有与第一突缘盘3相配合的第二突缘盘4,第一突缘盘3与第二突缘盘4通过突缘螺栓连接,加强了轴体10承载能力,使轴体发挥更好的性能。当轴体10和万向接头1需要拆卸时,松开突缘螺帽2,便可实现各部件分离,拆装方便。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21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