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糟制板栗休闲食品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8638.4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9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年;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绿之野生物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36 | 分类号: | A23L1/36;A23L1/221;A23L1/2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糟制 板栗 休闲 食品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涉及休闲食品加工,具体涉及红糟制板栗休闲食品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板栗又称栗子、栗果、大栗。性温,味甘。入脾、胃、肾经。中医认为,板栗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等功效,可用于反胃不食、泄泻痢疾、吐血、衄血、便血,筋伤骨折淤肿、疼痛、瘰疬,肿毒等病症。《千金方》记述:“栗,肾之果。肾病宜食之。”《食物本草》:“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栗子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较高,因此有很好的抗氧化、预防癌症的作用,还有降低胆固醇、防止血栓,以及防止病毒、细菌侵袭的作用。栗米含有的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能够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还可抗衰老、延年益寿。栗子中含有大量的泛酸(维生素B3),能够辅助治疗泛酸缺乏引起的各种症状。栗米所含的矿物质很全面,可用于辅助治疗前列腺炎。栗子所含的糖类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平喘,具有益气健脾、厚补胃肠的作用,可预防胃肠道功能紊乱。栗子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它是一种香甜佳果,也是一种价廉物美、富有营养的滋补品及补养良药。栗子不仅含有大量淀粉,而且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含量颇丰,能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素有“千果之王”的美称。目前我国板栗的深加工技术仍很薄弱,加上市场产品运作水平不高,致使一些板栗产区出现卖难,造成很大浪费,伤及不少栗农的积极性,目前我国的板栗产品仍以鲜板栗、糖炒板栗、肉烧板栗为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板栗作为休闲食品的营养性、方便性和较长的保质期,很难形成市场的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糟制板栗休闲食品的加工方法,以提高板栗加工产品风味的多样性,增加大众对食用板栗的欲望和需求,丰富板栗制品的品种,提升板栗产品的食用和经济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红糟制板栗休闲食品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工步骤如下:
(1)原料选择与处理
选择无霉变、无虫蛀的新鲜的板栗果,用脱壳机脱除褐色外壳,将脱壳后的板栗浸没于纯净水中浸泡35min后,捞出,沥尽水分后,投入加热95-100℃的护色水溶液中漂烫3-5min,同时通过机械搅动,脱去板栗内皮,捞出,用纯净水冲洗干净并沥干水分备用;所述的护色水溶液是由重量百分比为0.05%亚硫酸氢钠、0.02%维生素C、0.15%半胱氨酸和0.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余量为水的护色水溶液,用乳酸调节PH2.9-3.0;
(2)腌制红糟料配制
选用酿造红酒的酒糟与食盐和白砂糖按重量比为1:0.25:0.75的比例混合均匀,制成腌制红糟料;
(3)腌制
将制成的腌制红糟料与步骤(1)得到沥干水分的板栗按重量比1:7-8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装入腌制缸内,于10℃-15℃环境下浸渍40-50天;
(4)蒸煮
将腌制后的板栗取出,用纯净水洗去粘附在板栗表面的腌制红糟料后,置入蒸煮锅内,常压蒸煮20-30min,使之熟透即可;
(5)调味
将蒸煮熟透的板栗出锅,趁热加入腌制板栗重量比为1-10%的调味剂充分拌合均匀,调味剂可根据消费群体的口味不同,调制成各种风味的红糟制板栗休闲食品;
(6)包装、杀菌
将拌匀调味剂的红糟制板栗休闲食品捡出破损栗,将完整板栗采用聚乙烯袋或复合铝箔袋分装,抽真空、密封包装后,于100℃沸水中分别经15min和20min两次间歇杀菌,即得红糟制板栗休闲食品。
其中所述的调味剂为咸味剂(包括但不限于食盐、酱油)、甜味剂(包括但不限于白砂糖、红砂糖、饴糖、山梨糖醇、L-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菊苣糖、甘草、乳糖醇、甜菊糖苷、三氯蔗糖、木糖醇、麦芽糖醇、蜂蜜)、酸味剂(包括但不限于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磷酸、富马酸、食醋)、鲜味剂(包括但不限于谷氨酸钠、肌苷酸钠、核糖核苷酸钠、鸟苷酸钠、琥珀酸二钠、鸡精)、天然调味剂(包括但不限于花椒、胡椒、八角、姜、葱、大蒜、辣椒、孜然、桂皮、肉桂、草果、肉蔻、丁香、砂仁、良姜、白芷、芥末、小茴香、陈皮、当归、紫苏叶、花椒叶、小茴香叶、孜然叶、薄荷叶、荷叶、淡竹叶、菊苣叶、枸杞叶、银杏叶、桑叶、牛至叶、荆芥叶、红茶、绿茶、乌龙茶、菊花、葛花、沙枣花、桅子花、茉莉花、桂花、刺玫花、桃花、三七花、玫瑰花、丁香花和辛香料物质如五香粉、咖喱粉、十三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及以上任意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绿之野生物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徐州绿之野生物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86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