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浮床及微污染水体原位立体生物修复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45247.7 申请日: 2013-11-05
公开(公告)号: CN103570134A 公开(公告)日: 2014-02-12
发明(设计)人: 苏俊峰;黄廷林;周真明;叶羡婧;郭琳;袁杰;杨少斐;张凯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C02F3/32 分类号: C02F3/32;C02F3/34
代理公司: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代理人: 史玫
地址: 710055***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生物 污染 水体 原位 立体 修复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微污染水体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浮床及微污染水体原位立体生物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园、居住小区、公共场所的水景及城市内的河流湖泊等污染程度较轻的微污染水体,慢慢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微污染水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但是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城市微污染湖泊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近郊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也普遍偏高,如杭州西湖、云南滇池、南京玄武湖、江西九江堂湖、合肥巢湖、广州麓湖、流花湖及武汉东湖等均达到了富营养化程度。可见我国城市水体微污染质量正在严重地下降。许多具有美学价值及旅游观光功能的水体,其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也正在逐步地削弱。尤其城市微污染湖泊水体的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城区微污染水体设计为静止或者流动性差的缓流性水体,水体的自净能力差,极容易成为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垃圾的受纳体,导致不同程度的污染,最终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

现有的微污染水体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只针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一旦微污染水体环境发生变化,沉积在底泥中的氮磷营养元素、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物会重新释放进入水体,影响上覆水体的水质,形成二次污染。此外,底泥又是底栖生物的主要生活场所和食物来源,底泥沉积物和间隙水中所含的污染物浓度远比上覆水中所含污染物浓度高,污染物质可直接或间接对底栖生物或上覆水生物产生致毒致害作用,并通过生物富集、食物链放大等过程,进一步影响陆地生物和人类健康。

生物浮床技术是以可漂浮材料为基质或载体,将高等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栽植到富营养化水域中,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或吸附作用,削减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质,从而净化水质的生物防治法。生物浮床技术利用人工基质无土栽培的原理种植水生植物以及某些由陆生生长转变为漂浮水生生长的陆生植物,提供了一种可以充分利用被污染水体中营养盐资源的新途径。现有生物浮床主要利用植物及根际微生物去除水中的污染物,由于根际微生物数量少、适应性差使生物浮床原位修复技术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或不足,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浮床。

为此,本发明的生物浮床包括浮床本体,其特征在于,浮床本体上设置有组合生物填料;

所述组合生物填料为组合填料经生物培养液浸泡处理后得到;所述生物培养液为SSW培养液与生物制剂的混合液,且SSW培养液与生物制剂的积体比为1:(40~60);

所述SSW培养液的配方为:

灭菌后的待治理微污染水体:1000mL;

微量元素溶液一:2ml;

所述微量元素溶液一为:以质量浓度计,0.2g/L EDTA、0.05g/L ZnSO4、0.02g/LMnCl2·4H2O、0.02g/LCuSO4·5H2O的水溶液;

所述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为:

从待治理微污染水体中取底泥和受污染水,将泥水混合物在23-28℃,溶解氧控制在4-5mg/L培养2天,以使微生物恢复活性,其中底泥与受污染水的体积比为:1:(10~20);

之后通过逐渐添加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驯化18天,得到生物制剂:每三天更换一次培养液,前九天所用的液体培养液按照更换次序依次为:1体积的SGG培养液与1体积的灭菌后的待治理微污染水体组成的液体培养基、2体积的SGG培养液与1体积的灭菌后的待治理微污染水体组成的液体培养基、SGG培养液;

后九天所用的液体培养液按照更换次序依次为:2体积的SGG培养液与1体积的灭菌后的待治理微污染水体组成的液体培养基、1体积的SGG培养液与1体积的灭菌后的待治理微污染水体组成的液体培养基、灭菌后的待治理微污染水体;

所述的SGG培养液的配方为:

乙酸钠:0.3g,

NH4Cl:0.02g,

NaNO3:0.03g,

KH2PO4:0.02g,

MgSO4·7H2O:0.01g,

CaCl2:0.01g,

微量元素溶液二:2ml,

蒸馏水:1000m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52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