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磨钢钢水氮含量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35956.7 | 申请日: | 2013-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7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曹余良;蔡可森;周贺贺;吴俊平;周桂成;吴伟勤;吴国平;孟令东;朱安静;王永瑞;唐荆晶;赵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30 | 分类号: | C21C5/30;C21C7/10;C21C7/072;C21C7/06;B22D11/18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艾中兰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 钢水 含量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耐磨钢钢水氮含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把冶炼耐磨钢过程中钢水增氮环节进行细分,优化各工艺环节,包括:转炉冶炼工艺的优化、精炼炉冶炼工艺的优化及连铸保护浇铸工艺的优化,通过脱氧造渣、合金化顺序的改进,以及不同冶炼阶段钢包底吹氩气流量和压力的合理控制,RH长时间、高真空脱气处理以及连铸工序完备的保护浇铸,控制各个增氮节点,使转炉出钢后钢水氮含量控制在0.0030%以内,精炼炉冶炼过程钢水增氮稳定控制在0.0010%以内,连铸工序钢水增氮稳定控制在0.0005%以内,实现高合金耐磨钢连铸坯中的氮含量控制在0.0045%以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钢钢水氮含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炉冶炼工艺的优化包括:
(1)原辅料控制:原辅料及合金中氮含量严格控制在0.020%以内,含铝原辅料氮含量严格控制在0.050%以内,防止由于合金及辅料造成钢水增氮;
(2)转炉操作:提高转炉一倒命中率95%以上,严禁转炉后期补吹增氮;转炉出钢前提前打开钢包底吹氩气,排走钢包内空气,出钢合金化后钢包底吹流量控制在50~80 Nl/min,防止钢水大翻裸露和空气接触增氮;
(3)出钢合金化:出钢合金化按钢包造渣料→脱氧剂→合金顺序加入,严禁出钢结束后加钢包造渣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磨钢钢水氮含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保证转炉出钢口形状良好,出钢口钢渣及时处理,防止出钢散流钢水和空气接触增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磨钢钢水氮含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钢水出至30秒后开始加入钢包造渣料,其中精炼渣5Kg/t钢、石灰4Kg/t钢,钢水出至1/3后开始加入脱氧剂、合金、增碳剂,钢水出至2/3时加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钢钢水氮含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精炼炉冶炼工艺的优化包括:
(1)LF炉前期操作:钢水到站后,用50~200NL/min的氩气流量破渣壳,实际的氩气流量根据该炉次透气状况调整,不得使用旁通操作破渣壳;供电化渣4~5min后取样分析,化渣阶段禁止加任何脱氧剂;
(2)LF炉加热升温钢包底吹工艺:电极加热期间,钢包底吹氩气流量400~500NL/min,在钢包双管路底吹最大实际流量≥300 NL/min,压力≥8.0Bar情况下严禁旁通操作,加热期间,LF炉执行微正压操作,确保电极孔处有微量烟溢出;
(3)LF炉过程控制:根据精炼炉第一个钢样成分及渣况粘稠情况,加入合适石灰、萤石和铝丝造渣脱硫,脱硫过程氩气流量400~500 Nl/min,喂铝线补钢水中酸溶铝,喂铝线控制氩气流量30~60Nl/min,喂铝线后进行成分和温度的微调;LF炉保温阶段,钢包底吹氩气流量控制在20~80 Nl/min,以钢水不裸露为原则;
(4)RH炉过程控制:真空处理过程,RH炉真空度控制在3mbar以内,抽真空时间≥20min,真空结束后进行钙处理,钙处理钢包底吹氩气流量20~80 Nl/mi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磨钢钢水氮含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钙处理结束后,控制软搅拌时间≥12min,软搅拌钢包底吹氩气流量10~60 Nl/min,以钢水不裸露为原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磨钢钢水氮含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造渣脱硫过程每次石灰加入量吨钢小于4 Kg,铝丝加入量每次小于0.2Kg。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钢钢水氮含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连铸保护浇铸工艺的优化包括:
(1)钢包准备:加强钢包下水口清扫工作,确保钢包下水口清洁度,保证与连铸长水口的密切配合;
(2)保护浇铸:开始浇铸前5min,通过氩气管用氩气吹扫中间包内腔,排除内部空气;开始浇铸,待中间包钢水漫过钢包下水口时,开始添加覆盖剂,同时拔出氩气管;浇铸过程多批次小批量加入中间包覆盖剂,保证覆盖剂厚度大于8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耐磨钢钢水氮含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钢包每次灌引流砂前将长水口模具与顶紧器下表比对,贴合不到一起的对顶紧器下表周围的四个角及时打磨,保证贴合,从而减少连铸增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595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锅炉蒸汽除杂设备
- 下一篇:一种带有LED灯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