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五谷白酒及其酿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533865.X | 申请日: | 2013-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9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 发明(设计)人: | 达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巫溪县渝达酒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G3/02 | 分类号: | C12G3/02;C12G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周维锋 |
| 地址: | 40580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五谷 白酒 及其 酿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酿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五谷杂粮白酒及其酿造方法。
背景技术
杂粮白酒是以大米、高粱及玉米等为原料,经过原料浸泡→初蒸→水焖→复蒸→摊凉→加曲→培菌→发酵→蒸馏等诸多工艺生产加工而成。现有杂粮白酒的加工生产工艺具有原料利用率低、生产耗能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杂粮白酒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由于酿酒所需能耗的50%以上都集中在蒸煮这一过程中,因此改进蒸煮工艺,降低蒸煮能耗是降低杂粮白酒生产成本的关键。另外,目前的酿酒工艺中,一般都是将玉米与大米同时放入锅中蒸煮,因为玉米、高粱、大米的糊化时间不同,所以待玉米熟透时,大米则因糊化过渡使得米香味道降低,进而致使酿出的白酒馨香度不够。
针对上述不足,本申请人研制了一种五谷白酒的酿造方法,已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五谷白酒,该五谷白酒采用低耗能的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具有香味浓厚、口感丰富等特点。本发明还提供了该五谷白酒的酿造方法,该酿造方法具有能耗低,原料利用率高等优点,解决了现有酿造工艺能耗大、原料利用率低等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五谷白酒,所述五谷白酒的酿酒原料具体按照以下重量组分组成:高粱60-80份,大米13-19份,糯米4-8份,小麦3-5份,玉米3-5份。
进一步,所述五谷白酒的酿酒原料具体按照以下重量组分组成:高粱70份,大米16份,糯米6份,小麦4份,玉米4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五谷白酒的酿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逐一清洗浸渍各组成原料;S2)首先通过蒸煮容器对所需重量组分的玉米原料进行蒸煮,蒸煮时间0.5-1小时;S3)向上述蒸煮容器中加入高粱和小麦原料,混合均匀,小火焖至粮食开花,开花率为90%以上时关火;S4)向上述蒸煮容器中放入大米和糯米原料,浸泡5-10分钟,将焖水放出后,得初蒸混合料;S5)对初蒸混合料进行二次复蒸,将二次复蒸后的混合料摊凉,向二次复蒸摊凉后的混合料中加曲培菌发酵得发酵物,对发酵物进行蒸馏得到成品。
进一步,上述步骤S5中所述向二次复蒸后的混合料中加曲培菌发酵的步骤为:S51)在经二次复蒸后的混合料中加入酒曲,所述酒曲与混合料的重量比为0.15-1.5:50,35-37℃条件下发酵24小时,得一次发酵物;S52)将一次发酵物取出摊晾至21-23℃后,将所述一次发酵物置于发酵桶内21-23℃条件进行二次发酵,发酵时间为7-10天,得二次发酵物。
进一步,所述步骤S5中采用减压低温蒸馏方法对发酵物进行蒸馏。
进一步,所述蒸煮容器为高压蒸煮锅。
本发明的五谷白酒及其酿造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五谷白酒,其酿酒原料具体按照以下重量组分组成:高粱60-80份,大米13-19份,糯米4-8份,小麦3-5份,玉米3-5份。本发明的五谷白酒相比采用现有工艺生产出的五谷白酒酒香更浓、口感更好。
2、本发明五谷白酒的酿造方法,采用高压依据酿酒原料的糊化时间不同进行先后蒸煮,相比现有技术不但降低了能耗,而且保留了大米、高粱的香味,使得酿出的白酒酒香更浓、口感更好。
3、采用减压低温蒸馏方法对发酵物进行蒸馏,进一步降低了酿酒的能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酿酒原料,具体按照以下组分组成:高粱60kg,大米13kg,糯米4kg,小麦3kg,玉米3kg。
实施例二
酿酒原料,具体按照以下组分组成:高粱70kg,大米16kg,糯米6kg,小麦4kg,玉米4kg。
实施例三
酿酒原料,具体按照以下组分组成:高粱80kg,大米19kg,糯米8kg,小麦5kg,玉米5kg。
实施例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巫溪县渝达酒业有限公司,未经巫溪县渝达酒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38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