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食用油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27000.2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1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林世旺;彭建平;蔡庆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世旺 |
主分类号: | C09D11/06 | 分类号: | C09D11/06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 代理人: | 宁星耀;舒欣 |
地址: | 36221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食用 油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食用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包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油墨作为印刷材料,当它应用于食品包装时,必须遵守无转移的原则。食品包装不得使用常规油墨,承印厂商必须确保印刷后油墨中的溶剂全部挥发,油墨则要求固化彻底,并达到应用行业的相应标准。因此,在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可食用油墨也将会得到很大的关注。
但是,目前对于可食用油墨的相关研究甚少,不能满足生产发展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食用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之可食用油墨,包括以下质量百分配比的各组分:大豆油40-50%,蔗糖20-35%,玉米淀粉5-15%,黄油15-30%,甘油0.5-3.0%。
进一步,包括以下质量百分配比的各组分:大豆油42-48%,蔗糖21-29%,玉米淀粉6-12%,黄油16-23%,甘油1.0-2.0%。
本发明之可食用油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以下质量百分配比称取各组分原料:大豆油40-50%,蔗糖20-35%,玉米淀粉5-15%,黄油15-30%,甘油0.5-3.0%;
(2)向所称取的大豆油中加入所称取的黄油,在搅拌速度20-30rpm下搅拌25-35min,得油基;
(3)在搅拌速度60-75rpm下,向所称取的玉米淀粉中加入步骤(2)所得油基,搅拌8-15min后,再加入所称取的甘油和蔗糖,搅拌0.8-1.2小时,静置,得到所需的油墨。
本发明之可食用油墨,安全无毒,可自行降解,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因此可直接将图案和文字直接印刷在食品上,使用安全,绿色环保,能满足生产发展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之可食用油墨,包括以下质量百分配比的各组分:大豆油45%,蔗糖25%,玉米淀粉5%,黄油23%,甘油2%。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以下质量百分配比称取各组分原料:大豆油45%,蔗糖25%,玉米淀粉5%,黄油23%,甘油2%;
(2)向所称取的大豆油中加入所称取的黄油,在搅拌速度25rpm下搅拌30min,得油基;
(3)在搅拌速度60rpm下,向所称取的玉米淀粉中加入步骤(2)所得油基,搅拌10min后,再加入所称取的甘油和蔗糖,搅拌1小时,静置,得到所需的油墨。
本实施例所得油墨,安全无毒,可自行降解,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之可食用油墨,包括以下质量百分配比的各组分:大豆油42%,蔗糖21%,玉米淀粉10%,黄油26%,甘油1%。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以下质量百分配比称取各组分原料:大豆油42%,蔗糖21%,玉米淀粉10%,黄油26%,甘油1%;
(2)向所称取的大豆油中加入所称取的黄油,在搅拌速度30rpm下搅拌30min,得油基;
(3)在搅拌速度75rpm下,向所称取的玉米淀粉中加入步骤(2)所得油基,搅拌10min后,再加入所称取的甘油和蔗糖,搅拌1小时,静置,得到所需的油墨。
本实施例所得油墨,安全无毒,可自行降解,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之可食用油墨,包括以下质量百分配比的各组分:大豆油48%,蔗糖29%,玉米淀粉6.5%,黄油15%,甘油1.5%。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以下质量百分配比称取各组分原料:大豆油48%,蔗糖29%,玉米淀粉6.5%,黄油15%,甘油1.5%;
(2)向所称取的大豆油中加入所称取的黄油,在搅拌速度20rpm下搅拌30min,得油基;
(3)在搅拌速度67rpm下,向所称取的玉米淀粉中加入步骤(2)所得油基,搅拌10min后,再加入所称取的甘油和蔗糖,搅拌1小时,静置,得到所需的油墨。
本实施例所得油墨,安全无毒,可自行降解,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世旺,未经林世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70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磨料割缝装置
- 下一篇:压力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