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桃乳饮品中大豆、花生成分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21842.7 | 申请日: | 2013-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0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魏晓璐;黄鑫;夏雪山;冯悦;张阿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桃 饮品 大豆 花生 成分 双重 pcr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质量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应用双重PCR法对核桃乳饮品中掺入的大豆、花生成分的同时快速检测方法 。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保健营养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转变,追求“营养、安全、健康”的消费意识也更加浓厚。核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原料,不含胆固醇,含有丰富的核黄素、卵磷脂、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及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防止机体早衰、促进脑细胞发育、减少胆固醇的合成、防止动脉硬化,是一种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而核桃蛋白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氨基酸成分,核桃乳饮料凭借其健康、营养、安全、时尚的优势得到迅猛发展,核桃乳饮品的产业化发展令人瞩目,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在以核桃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未加工前,根据形态很容易将核桃和其他物种进行鉴别,但在食品加工处理后,往往失去直观的可鉴别特征。不法商家为追求眼前利益,采用价格相对低廉的大豆、花生仿造核桃乳饮料,以次充好并以低价争抢市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甚至给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带来威胁,也严重影响了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核桃乳(露)执行的检测标准,以物理和化学法检测核桃乳的感官和各种理化值,如:蛋白质、脂肪等,虽能对其作出初步判断,但理论依据不充分,不能适应现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文献报道及国家相关植物蛋白饮料标准中,都没有同时对核桃乳中掺入大豆、花生蛋白进行快速鉴别的有效方法。
目前国内对含核桃成分食品中核桃蛋白成分的鉴定主要为以抗体-抗原特异性识别为基础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对于掺入常见低价蛋白如大豆、花生蛋白的DNA检测仍未见报道。由于在核桃乳的生产过程中,在饮品中有少量残留的原材料DNA,且DNA比蛋白稳定,所以PCR方法较ELISA方法更为准确,并且避免了对大量抗体的需求。本研究针对大豆、花生成分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运用双重PCR技术同时检测核桃乳中掺入大豆、花生成分的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目的就在于建立一种运用PCR技术快速同时检测核桃乳中主要掺杂物质大豆和花生成分的方法,为各类核桃蛋白食品和保健品的中掺假成分的鉴别提供技术支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法为:针对大豆设计一组特异性引物Bd 28K-F和Bd 28K-R;针对花生设计一组特异性引物Arah1-F和Arah1-R;提取不同植物乳品的DNA,利用两对引物进行双重PCR扩增,对引物进行物种特异性的验证,观察是否有大豆特异性扩增条带(216bp)和花生特异性扩增条带(150bp);提取不同核桃乳材料中的DNA,利用参照引物即植物通用引物(CP03-F、CP03-R)对所提取DNA进行PCR扩增,观察是否有123bp条带扩增,防止假阴性,利用所设计两对引物进行目的基因的PCR特异性扩增;对PCR扩增结果进行分析。
本发明技术内容包括:
(一)该方法使用大豆、花生特异性引物对不同植物乳饮品进行双重PCR检测:
大豆引物:
Bd 28K-F:5’-GCAGCATTGACCCCTCTACAAGC-3’,
Bd 28K-R:5’-TTCGAATCCAGAAAGCACCGAGT-3’,
花生引物:
Ara h1-F:5’-GCCATCAACGCTTCCTCCGAACTCC-3’,
Ara h1-R:5’-TTCACCCGACCCAGGGAATGCT-3’。
本发明中双重PCR反应体系中各组分构成比例如下:
成分 加样量
2×Premix Taq (TaKaRa) 12.5μl
引物Bd 28K-F (10μM) 0.5μl
引物Bd 28K-R (10μM) 0.5μl
引物Ara h1-F (10μM) 0.5μl
引物Ara h1-R (10μM) 0.5μl
DNA样品 1.0μl
Rnase Free dH2O 9.5μl
总体积 25μl。
本发明双重PCR方法中扩增程序为:
(1)94℃ 1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18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凉席
- 下一篇:枸杞露饮料及其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