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甲基亚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20907.6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76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史春风;林民;朱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317/04 | 分类号: | C07C317/04;C07C315/02;B01J38/64;B01J29/89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甲基硫醚 二甲基亚砜 钛硅分子筛 过氧化物 氧化剂 有效利用率 接触反应 制备 固定床反应器 连续反应过程 氧化反应条件 催化剂床层 反应条件 生产规模 新鲜 装填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甲基亚砜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氧化反应条件下,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使二甲基硫醚和至少一种过氧化物与装填有至少一种钛硅分子筛的催化剂床层接触,得到含有二甲基亚砜的反应混合物,其中,至少部分所述钛硅分子筛为非新鲜钛硅分子筛。与不在钛硅分子筛存在下将二甲基硫醚与过氧化物接触反应相比,该方法能获得提高的二甲基硫醚转化率、氧化剂有效利用率和二甲基亚砜选择性。与将二甲基硫醚和过氧化物与新鲜钛硅分子筛接触反应相比,该方法能够获得更高的氧化剂有效利用率,同时在连续反应过程中,二甲基硫醚的转化率和二甲基亚砜的选择性更为稳定。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控制,适用于各种生产规模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甲基亚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二甲基亚砜(DMSO)是一种含硫有机化合物,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高极性、高吸湿性、可燃和高沸点非质子等特性。二甲基亚砜溶于水、乙醇、丙酮、乙醚和氯仿,是极性强的惰性溶剂,广泛用作溶剂和反应试剂,例如,在丙烯腈聚合反应中作为加工溶剂和抽丝溶剂,作为聚氨酯的合成溶剂及抽丝溶剂,作为聚酰胺、氟氯苯胺、聚酰亚胺和聚砜的合成溶剂。并且,二甲基亚砜具有很高的选择性抽提能力,可用作烷烃与芳香烃分离的提取溶剂,例如:二甲基亚砜可用于芳烃或丁二烯的抽提。同时,在医药工业中,二甲基亚砜不仅可以直接作为某些药物的原料及载体,而且还能起到消炎止痛、利尿和镇静等作用,因此常作为止痛药物的活性组分添加于药物中。另外,二甲基亚砜也可作为电容介质、防冻剂、刹车油和稀有金属提取剂等。
目前,二甲基亚砜一般采用二甲基硫醚氧化法制得,根据氧化剂的不同,可以分为:硝酸氧化法、过氧化物氧化法和臭氧氧化法。其中,硝酸氧化法的主要缺点是设备腐蚀严重,反应条件难于控制,同时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氮氧化物,造成环境污染;臭氧氧化法则面临二甲基硫醚转化率不高的问题。过氧化物氧化法的反应条件温和、环境污染小,能够得到纯度较高的二甲基亚砜。但是,过氧化物氧化法中,氧化剂的价格较高,用量大,导致产品的成本高。
因此,在采用过氧化物氧化法来制备二甲基亚砜时,降低氧化剂的用量并提高氧化剂的有效利用率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过氧化物作为氧化剂的二甲基亚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能够获得提高的氧化剂有效利用率。
在采用钛硅分子筛作为催化剂的各种工业装置中,如氨肟化反应、羟基化反应和环氧化反应装置中,通常在装置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下降,需要进行器内或器外再生,当即使进行再生也很难获得满意的活性时,需要将催化剂从装置中卸出(即,更换催化剂)。卸出的催化剂(即,卸出剂或废催化剂)目前的处理方法通常是堆积掩埋,一方面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和库存空间,另一方面钛硅分子筛生产成本较高,直接废弃不用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采用过氧化物氧化法制备二甲基硫醚时,如果将这些卸出剂(即,卸出的钛硅分子筛)进行再生后作为催化剂,与采用新鲜钛硅分子筛作为催化剂(即,在氧化反应开始时,使用新鲜钛硅分子筛作为催化剂)相比,仍然能够获得较高的二甲基硫醚转化率和二甲基亚砜选择性,并且能够获得更高的氧化剂有效利用率,同时连续反应过程中二甲基硫醚转化率和二甲基亚砜选择性更为稳定。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甲基亚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氧化反应条件下,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使二甲基硫醚和至少一种过氧化物与装填有至少一种钛硅分子筛的催化剂床层接触,得到含有二甲基亚砜的反应混合物,其中,至少部分所述钛硅分子筛为非新鲜钛硅分子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09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