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路模拟吸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9647.0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2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肖华军;王桂友;藏斌;顾昭;刘晓鹏;殷东辰;于立华;陈建章;薛利豪;石立勇;施维茹;温冬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旦华 |
地址: | 10014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吸气 装置 | ||
1.一种多路模拟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舱(1);
第二舱(2),所述第二舱(2)内的气体压力低于所述第一舱(1)的气体压力;
气路模块,将所述第一舱(1)与所述第二舱(2)连通,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舱(1)内的能够实现气体多进一出的第一多通结构(31),将所述第一多通结构(31)的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二舱(2)连通的第一出气管(3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多通结构(31)上的,与所述第二舱(2)相通的第一进气口;
控制结构,控制所述第一进气口的通断以及气体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模拟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上连接有第一进气分管(33),所述控制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分管(33)上,所述控制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分管(33)上的阀门(41),与所述阀门(41)相连并控制所述阀门(41)按预设速度和周期开启和关闭的动力模块,以及对所述阀门(41)的状态、转速和开闭周期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驱动所述动力模块对所述阀门(41)进行调节的控制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路模拟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模块包括机械支架、安装在所述机械支架上的电动机、与所述电动机相连驱动所述阀门(41)转动的联轴器、以及套设与所述联轴器上的定位盘,所述定位盘上固定有触发机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阀门(41)的开启的相位处,待所述触发机构触发的限位开关,以及不断检测所述限位开关的状态,根据控制逻辑,驱动所述电动机产生不同动作的逻辑控制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多路模拟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管(32)的一端通过第一贯舱连接件(34)固装在所述第一舱(1)上,所述第一出气管(3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贯舱连接件(35)固装在所述第二舱(2)上,且相互连接处套设有密封件和紧固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路模拟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通结构(31)包括成型有多个所述第一进气口的进气端部分,以及成型有一个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出气端部分,所述进气端部分均成型为圆柱体,且所述进气端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出气管部分的直径,所述出气端部分的外圆周侧壁上成型有适合与所述第一出气管(32)连接的外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路模拟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管(32)采用内径为100毫米的钢丝软管制成,所述第一进气分管(33)采用内径为25毫米的钢丝软管制成,且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分管(33)设为八个。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多路模拟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进气分管(33)的设有所述阀门(41)的一端上还连接有能够实现气体多进一出的第二多通结构(5),所述第二多通结构(5)的第二出气口与所述阀门(41)之间连接有第二出气管(51),所述第二多通结构(5)的第二进气口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舱(1)相通的所述第二进气分管(52),且所述第二进气分管(52)上设有截止阀(5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路模拟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通结构(5)包括成型有多个所述第二进气口的进气端部分,以及成型有一个所述第二出气口的出气端部分,所述进气端部分均成型为圆柱体,且所述进气端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出气管部分的直径,所述出气端部分的外圆周侧壁上成型有适合与所述第一进气分管(33)连接的外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路模拟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气管(51)和所述第二进气分管(52)采用钢丝软管制成,且所述第二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分管(52)道设为四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路模拟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止阀(53)设为手动截止阀。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多路模拟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舱(2)内的气体压力低于所述第一舱(1)的气体压力2kPa以上。
12.根据权利要求2-11任一项所述的多路模拟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41)为电动球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964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