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试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8107.0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67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其剑;杨权帮;刘志浩;邱雄胜;赖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0 | 分类号: | G01D21/00;B65G47/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测试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重型的待测试装置(比如重型商用水机系列,包括模块机、水冷柜或户式机等,均≥1T)进行测试前,需要先将待测试装置输送至测试工位。到达测试工位后,需要使待测试装置与测试仪器连接(比如手动接水管等)以实现对待测试装置的在线测试。
现有技术中,输送的过程主要通过操作人员将重型的待测试装置推至测试工位。为了便于待测试装置的推动,在输送通道上设置有能减少摩擦力的滚筒,将待测试装置放置在工装板上,使工装板在滚筒上移动。滚筒一般设置成多列,相邻的两列滚筒之间设置有防滑花纹板,便于操作人员踩在上面发力推动待测试装置。一般情况下需要两名操作人员同时推动才能完成输送工作。
上述输送方式使得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同时,由于操作人员可能会站在滚筒上发力从而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测试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测试系统,包括:输送线和与输送线相交叉的转运通道,输送线被转运通道分成相间隔的第一输送段和第二输送段,测试系统还包括沿转运通道移动的转运小车,测试系统还包括沿转运通道设置的至少一个测试工作台。
进一步地,转运小车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输送段或第二输送段对接配合的第三输送段,测试工作台上设置有与第三输送段对接配合的第四输送段。
进一步地,测试系统还包括转运小车到位检测装置,转运小车到位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到位检测器组,包括第一到位传感器和第一到位接收器,第一到位传感器设置在转运小车上,第一到位接收器设置在第一输送段和第二输送段之间;第二到位检测器组,包括第二到位传感器和第二到位接收器,第二到位传感器设置在转运小车上,第二到位接收器设置在转运通道内并位于测试工作台的一侧。
进一步地,测试系统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输送段驱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输送段驱动连接;第三驱动装置,与第三输送段驱动连接;第四驱动装置,与第四输送段驱动连接;第五驱动装置,与转运小车驱动连接以驱动转运小车在转运通道内移动;控 制器,与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第五驱动装置、第一到位传感器、第一到位接收器、第二到位传感器以及第二到位接收器均电连接。
进一步地,转运通道处设置有沿转运通道的延伸方向布置的轨道,转运小车为与轨道配合的轨道小车。
进一步地,第一输送段、第二输送段和转运通道限定出四个彼此独立的区域,测试工作台为多个,每个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测试工作台。
进一步地,输送线与转运通道相互垂直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测试系统的控制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通过输送线的第一输送段将待测试装置输送至设置在转运通道内的转运小车上,转运通道与输送线相交叉设置;步骤S20:使转运小车沿转运通道移动至沿转运通道设置的测试工作台的一侧;步骤S30:将待测试装置输送至测试工作台上进行待测试装置的测试;步骤S40:测试完成后,将测试完装置输送至转运小车上,使转运小车沿转运通道移动至第一输送段和第二输送段之间;步骤S50:将测试完装置输送至第二输送段上,通过第二输送段将测试完装置输送至下游工位。
进一步地,在步骤S10中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检测待测试装置在第一输送段上是否到达第一指定位置,当待测试装置到达第一指定位置时,使第一输送段停止输送;步骤S12:使转运小车到达与第一输送段对接配合的第二指定位置,当转运小车到达第二指定位置时,使转运小车停止移动,通过第一输送段将待测试装置输送至转运小车上。
进一步地,通过第一输送段和转运小车的第三输送段的共同输送将待测试装置输送至转运小车上;通过第三输送段和测试工作台的第四输送段的共同输送将待测试装置输送至测试工作台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81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