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车辆司机室前端固定罩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4383.X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5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宋显刚;杜健;蔡军爽;李文华;丁叁叁;马云双;田爱琴;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00 | 分类号: | B61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曲艳 |
地址: | 26611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司机 前端 固定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于轨道车辆前端,用于过渡连接前罩开闭装置与车体钢骨架结构的固定罩,同时还涉及制造该固定罩的方法,属于轨道车辆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轨道车辆的动车需要联挂,所以在车头前部都留有开闭机构,方便车钩连接。为了使车体钢骨架结构与前开闭罩之间能够更好的过渡,并使头部曲面具有较高的工艺调节特性,因此设置固定罩。
现有的固定罩是单层玻璃钢曲面板筋结构,由于其刚度较小,玻璃钢糊制后需要增加筋骨,所以其抗振以及承载性能比较差,当固定罩需要承载车头灯等结构时易引起前端开闭机构振动异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固定罩的刚度,增加其承载性能的轨道车辆司机室前端固定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轨道车辆司机室前端固定罩的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前端固定罩,包括外层罩板、内层衬板和翻边,所述外层罩板、内层衬板及翻边围成一夹层结构,在所述夹层内填充衬料,在所述翻边上设置有与车体固定连接用的螺栓连接切口。
进一步,所述夹层在车体横向和/或纵向和/或垂向上为变截面厚度结构。
进一步,所述外层罩板与车体固定连接的边缘向车内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翻边。
进一步,所述外层罩板、内层衬板及翻边均为玻璃钢板。
进一步,所述衬料为泡沫。
进一步,所述泡沫衬料由多块矩形泡沫通过切削加工后拼合粘结在一起组成。
进一步,在所述夹层中预埋金属零部件。
进一步,所述金属零部件为用于安装车前端部件的预埋螺母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上述轨道车辆司机室前端固定罩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司机室曲面模具糊制外层罩板;
根据夹层的变截面厚度加工泡沫拼合粘结,以填充夹层空间;
最后糊制内层衬板;
将螺栓连接切口通过螺栓与车体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在与车体连接后,对外层罩板的外表面与车体的外表面过渡处进行少理打磨处理使其过渡光顺。
综上内容,本发明所述的轨道车辆司机室前端固定罩及其制造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由带变截面夹层结构的固定罩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单层筋骨式固定罩,提高了固定罩的承载及抗震能力,减少固定罩在运营过程中出现震动噪音。同时,使得车前灯等部件可以直接安装在固定罩上,不需要用钢结构设计车前灯安装框架,使得车前灯设计安装更简便。
2)本发明的变截面夹层固定罩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单层筋骨式固定罩,在重量相当的情况下,变截面夹层固定罩有更好的力承载及传递特性,而且受力均匀。
3)本发明的变截面夹层固定罩整体结构简单,不需要内表面贴附筋骨,制造工艺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固定罩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固定罩夹层断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外层罩板1,内层衬板2,翻边3,夹层4,螺栓连接切口5,承载结构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前端固定罩,用于过渡连接司机室的车体钢骨架与前端开闭罩,司机室前端的车前灯等车前端部件安装在固定罩上。
固定罩包括外层罩板1、内层衬板2和翻边3,翻边3设置在外层罩板1与车体钢骨架固定连接的边缘,由外层罩板1向车内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翻边3,外层罩板1、内层衬板2及翻边3共同围成一夹层4结构,在夹层4内填充衬料。
其中,外层罩板1为曲面造型,其与司机室的曲面造型相一致,既保证司机室的整体外观造型,又不增加车头在高速运行时的阻力。
夹层4在车体横向和/或纵向和/或垂向上采用变截面厚度结构,即通过改变内层衬板2的形状实现夹层4的厚度在不同方向上的变化。在固定罩不需要安装车前灯等部件的位置,即不需要承载较重重量的部位,夹层4的断面大致为圆弧过渡的L形,即由前端开闭罩的连接边缘处向翻边3方向,夹层4的厚度逐渐增加,然后内层衬板2再向翻边3的顶部延伸,夹层4的厚度再逐渐减少;固定罩需要安装车前灯等部件的位置,即需要承载较重重量的部位,内层衬板2大致为一平板,由与前端开闭罩的连接边缘直接向翻边3的顶部过渡,夹层4厚度比较厚,可大幅提高此部位的承载性能。整个内层衬板2无论是在夹层4厚度较厚或较薄的部位都是弧线光滑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43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随身携带的代步工具
- 下一篇:具有无线电收发数据功能的RFID读写设备